72岁张瑞敏退位,身后从348万成长至3000亿_

72岁张瑞敏退位,身后从348万成长至3000亿

来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凤凰网科技《新视界》,作者 | 王欣,编辑 | 赵泽   核心提示:   1. 在11月5日举行的集团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原董事局主席

72岁张瑞敏退位,身后从348万成长至3000亿
72岁张瑞敏退位,身后从348万成长至3000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凤凰网科技《新视界》,作者 | 王欣,编辑 | 赵泽

  核心提示:

  1. 在11月5日举行的集团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原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主动提出不再参与新一届董事提名。至此,这位掌舵37年的创始人移交了“权杖”。

  2. 从成立初年“砸冰箱保质量”、到后来实行“多元化业务”,再到“出海发展”,以及创立“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张瑞敏都表现出了超凡的管理智慧,其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经营大师”。

  3. 此番接过张瑞敏指挥棒的,是一毕业就加入,与共同成长了30多年的周云杰和梁海山,他们将带领中年“大象起舞”。

  11月5日,72岁的张瑞敏正式交出了的管理权。

  掌权“37年”,同年代的创业者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美的集团创始人)等早已先后“退休”,张瑞敏的辞任也在情理之中。

  37年,营业额从348万到3000亿,张瑞敏交出了完美“答卷”。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张瑞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同这句话一样,张瑞敏带领成长近40年,一直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最初的砸冰箱保质量、到“学龄时”的多元化,到“近成年”时的出海发展,再到“成年”后创立“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在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张瑞敏都表现出了超凡的管理智慧,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经营大师”。

  如今的已过“而立之年”,已经是国内家电的龙头企业,但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常因“利润率”远低于同行业的美的、格力而遭受“中年危机”的质疑。

  如今,张瑞敏把指挥棒交给了一毕业就加入,与共同成长了30多年的周云杰和梁海山。

  他们会如何抡起大锤,带领“大象起舞”,同样值得关注。

  张瑞敏的创业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拿大锤“砸冰箱”。事实上,在张瑞敏任职的30多年,他无时无刻不是拿着大锤砸向“变革”。

  时光回溯到1984年,35岁的张瑞敏出任濒临破产的“青岛冰箱总厂”的厂长。

  在那个“躁动而热烈的年份”,国内刚刚改革开放,中国的商业市场方兴未艾,等待万象更新。张瑞敏创办是临危受命,但成就了今天的,却是偶然中的必然。

  当时,国内物资十分紧缺,家电是绝对的“时髦货”,而国内家电由于质量问题,并不是很畅销。

  在那一年,“青岛冰箱总厂”营业额只有348万元,亏空高达147万元。

  在正式成立的第一年,张瑞敏“甚至连发工资都困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瑞敏还是选择拿起大锤,砸向突击仓库检查时发现的76台“质量缺陷”冰箱。

  那时候,一台冰箱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收入,有员工提议将这些“残次品”作为福利低价卖给工人,但是张瑞敏为了彻底肃清冰箱的质量问题,还是选择抡起大锤。

  张瑞敏在创业初期的一锤,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从成立初期到1991年的7年间,只做电冰箱这单一业务,并陆续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成为颇有关注度的家电企业。

  1991年,张瑞敏再次抡起大锤,“砸向”业务的改革。这一次,从单一的冰箱业务走向多元化。那年底,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组成琴岛集团公司,开始进军制冷业务。

  在制冷业务成功经营三年多时间后,1995年,继续向白色家电进军,并购红星电器,开始研发微波炉、热水器产品。之后,继续发展彩电等产品,并开始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运营这些“新业务”。

  在国内业务做的风声水起之后,张瑞敏再一次敏锐地把握住了先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两年,便开始谋划着的国际化之路。

  在当时,不少企业选择给外企做代工换取利润,而张瑞敏却坚定地选择“一定要竖起自己的牌子,坚决不代工一台设备。”

  1999年,张瑞敏将“大锤”砸向海外,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美国工业园,让成为第一个“出海”的中国家电企业。

  在之后的7年时间,张瑞敏带领在国外建立了10个制造工厂,17家营销中心,9家研发中心,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张瑞敏的海外扩张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去年,智家的海外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时,根据知名调研公司brandZ发布的2020年中国品牌出海榜单,总排名第六,在家电类中排名第一。

  2013年,高层曾经发生过一次“高层震荡”,与张瑞敏“牵手”创业的杨绵绵退出董事会,而现任新一届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总裁梁海山,则首次出现在名单中。

  当时,就有知情人透露,的高层变动是为周云杰和梁海山“接棒”做伏笔。

  因为当时,和同期成长的格力和美的已经完成了“交接”:58岁的董明珠正式执掌格力集团,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宣布退休,交棒给方洪波。

  周云杰和梁海山,都是在1988年毕业后就加入“”,伴随着成长30多年的“老兵”。

  两位“接班人”在从基层做起,轮换过销售、质量、市场、物流等多个部门,非常熟悉业务,并在2009年担任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分别分管流通业务和制造业务。

  集团的两个上市公司——智家和电器,被内部称为690系和1169系,而周云杰和梁海山分别负责这两个公司。

  此前,张瑞敏就明确接班人的选拔原则,“在发展过程中,谁能做得更好”。近几年,周云杰和梁海山常常出席与苏宁、京东签约等重要会议,周云杰代表集团参加“两会”等重要会议。

  37岁的正站在变革的路口,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单合一”的模式,还要向互联网化转型。

  张瑞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企业,而是一个平台、一个生态圈,希望每个员工并不是听从所谓的上级,而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

  张瑞敏是个“布鲁克迷”,他在企业管理中践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思想,希望“人人都是管理者”。

  在2005年,张瑞敏创立了“人单合一”模式,即“人”是员工,“单”是用户,“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

  张瑞敏希望“人人都是CEO”,并把变成一个网络化组织的创业平台,这个平台上只有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而每个员工都是一名创客,员工可以自由组合,在内部抢单竞聘成为小微主。

  但目前,创客的成活率仅为10%,而也在向互联网化转型。在2014年,张瑞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家用电器要变成“家用网器”。“过去一个冰箱不通电,这不对;现在它不能上网,我觉得也不对。”

  此外,37岁的也面临着“增利压力”。

  一方面,随着小米等手机企业,孵化生态圈,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植入家电行业,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另一方面,与同是传统家电企业的美的、格力相比,的净利润率较低。

  显然,张瑞敏已经无法带领继续奔跑了,未来的故事只能留给“接棒者”书写。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cnipay.com/news/1283.shtml

上一篇:去年营收254亿,业务重点转向基建、城市更新下一篇:72岁张瑞敏退位,身后从348万成长至3000亿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行业新闻

友情链接: 酒友 九佑 旺尚 0 界欧 语识 0 就游 0 0 0 九尤 就游 就游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