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大哥”到高端制造赛道 集团这项业务的数据亮了_

从“家电大哥”到高端制造赛道 集团这项业务的数据亮了

来源:

  继去年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带动下率先实现复苏后,今年以来,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国内制造业的景气度仍维持在高位。   截至今年,集团已走过了53年发展历程,在这半个多世纪中

从“家电大哥”到高端制造赛道 集团这项业务的数据亮了
从“家电大哥”到高端制造赛道 集团这项业务的数据亮了

  继去年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带动下率先实现复苏后,今年以来,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国内制造业的景气度仍维持在高位。

  截至今年,集团已走过了53年发展历程,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从一个只有20多人的生产小组逐渐发展成如今的跨国智能制造巨头。

  回顾的发展历程,一些机构人士总结认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产业布局逻辑,可以说是能在制造业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长盛不衰,且在成立半个多世纪后仍能乘风破浪,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底层逻辑。

  据昨晚发布的集团202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748亿元,同比增长25.14%,净利润达152亿元,同比增长8.17%。 其中,市场关注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

  作为国内智能制造的领军代表,集团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不断拓宽发展边界的成长之路。在市场看来,究竟具备哪些竞争力,使得公司可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呢?

  从公司过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逢公司需要寻求新的突破,总能从顶层战略层面找到一条“对的路”。自2012年,方洪波正式掌舵公司后,开始执行向无效的规模做减法、向转型发展做加法的战略,这也为持续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集团2013年的净利润为53亿元,到了2020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72亿元。 在短短7年间,净利润翻了5倍多,而这一期间公司员工的整体规模只增长了36.7%,这也使公司的人均效益从2013年的4.86万大幅提升到了2020年的18万。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年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底层逻辑是通过扎实的技术积累沉淀,合理的产业布局来践行“从0到1”的“第一性原理”。

  这些年,对于核心技术、先进制造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其中有三个硬核指标比较能说明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集团投入的研发费用为101.2亿元,在所有A股公司中排名第11位。近年来,公司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全年的研发费用投入相比2018年增长了近20亿。

  在研发人才团队建设上,这些年亦是引领了行业的发展。2020年集团的研发人员总数为1.61万人,较2018年大幅增长了30%,研发人员总数在全部A股公司中排名第14位。此外,截至2020年,集团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890件,海外授权专利570件,连续五年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集团的一些“跨界布局”看似有些“突然”,但其背后都有内在产业发展逻辑支撑。今年2月,集团宣布受让万东医疗29.1%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有细心的机构人士注意到,其实,在2014-15年阶段就已经有这方面的布局,此后机器人事业部在展会上还曾展出理疗机器人等医疗设备。今年3月成立合肥生物医疗有限公司,继续加码医疗设备领域。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以及技术的相通性,是要深度介入医疗业务的初衷。

  而放眼国际,不乏GE、西门子、飞利浦等以家电起家并成功转型进入高端装备、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成功案例。例如,目前占据国内医疗设备主要市场份额的正是GE、西门子、飞利浦这3家公司。这些外企的成功经验表明,一家企业的边界有多大不在于守成,而在于如何不断通过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虽然在A股中集团一直以消费行业白马龙头的标签为投资者所熟知,但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看好的逻辑不在于公司的家电业务。近年来,定下了“双智战略”,其一是“智能家居”,另一个则是“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领域,在一些业内同行始终未能跨出第一步之际,早已着眼向工业机器人等超级赛道延伸。

  相比于欧美、日本的智能制造普及程度,目前作为工业母机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早在多年前工业机器人方兴未艾之际,就前瞻性地深度布局了相关产业链。2014年成立机器人研究所;2015年与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之一的安川电机合资成立工业机器人公司;2016年以292亿元的价格收购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之一的德国库卡。由此,公司成功开辟了智能家电之外的第二大超级赛道。

  库卡是世界上率先将灵敏轻型机器人带入生产车间的机器人制造商,并成为第一家从协作机器人到移动机器人及工业重型机器人全覆盖的制造商。目前,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三大收入来源之一。

  从中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事实上,从去年底起,库卡就接到了不少重磅新订单,今年来库卡的订单形势进一步向好。今年上半年,库卡收到的订单为18.9亿欧元,同比增长52.2%。其中仅在二季度就公布了价值10亿欧元的订单,同比增长80.9%。例如,今年上半年,库卡与戴姆勒集团签订新的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延续双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相关订单涉及数千台机器人、生产线以及库卡软件控制器等产品。

  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库卡订单和盈利能力已有好转,而这一趋势在二季度得到强化。

  具体而言,库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3亿欧元,同比增长30.88%,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欧元,同比2020年扭亏。其中二季度的增速有加快的迹象,二季度库卡实现营收8.08亿欧元,同比增长48.51%,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欧元,同比扭亏。

  对比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成熟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成长空间更为显著。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以187台/万人排在全球第15位,年复合增速高达将近50%;排名全球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918台/万人)、韩国(855台/万人)、日本(364台/万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全球领先的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不过中国已是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国。东莞证券预计,2021-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将分别为269台/万人、323台/万人、388台/万人。

  近年来,库卡在中国的业务也享受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快速成长的红利。2019 年,库卡中国事业部成立。集团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根据库卡2021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库卡中国业务订单同比增长超40%,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100%,在库卡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

  早在1991年,就在行业率先正式提出“做世界的”口号,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并一直坚持了30年。数据显示,在2020年2842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海外市场贡献了1210.8亿元。而在2012年,海外营收仅为275亿元。

  集团国内外业务相关数据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与此同时,的海外业务也呈现出一种高质量增长的趋势。据Choice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公司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2017年公司海外市场的毛利率为20.13%,到了2020年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则提升至了25.45%。

  另外,2015 年至今,的海外业务实现了从“OEM”(委托代工)向“OBM”(自主品牌)转变。公司预计,到2025年,外销的自主品牌OBM业务占比目标达到50%以上。据了解,未来公司将提升海外OBM业务的研发费用率,打造更多像U型变频窗式空调这样的热销创新产品。

  国际总裁王建国表示,集团海外营收仍有较大突破空间。他预计,到2025年,海外营收有望超过2000亿元,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0%。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参考国际经验,很多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海外营收占比可达70%—80%,目前海外营收占比只有40%多的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5月以来北向资金持续加仓集团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公募资金整体减持了,不过“聪明钱”北向资金却从今年5月开始持续逆势加仓。而这一情形在2018年下半年也发生,虽然当时公司股价跟随大盘持续调整,不过深股通持仓占流通股本的比例却从2018年6月底的11.6%提升到了年底的13.5%。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集团对机器人与自动化等超级赛道的提前、深度布局,以及原有业务海外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给了机构可以积极加仓的底气。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cnipay.com/news/1641.shtml

上一篇:仅上市2个月,新款理想ONE被曝"高速啸叫"!知名车评人:不如老款下一篇:从“家电大哥”到高端制造赛道 集团这项业务的数据亮了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行业新闻

友情链接: 0 百智 酒友 0 究酉 0 0 0 酒友汇 0 0 0 就游 九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