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已经是全民的共识。但谁都没想到,裁员风波竟然从互联网行业,进一步波及到制造业。 从5月19日开始,网上开始流传白色家电巨头“集团要裁员50%,有的事业部已全裁
过冬:左手拿刀,右手砸钱
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已经是全民的共识。但谁都没想到,裁员风波竟然从互联网行业,进一步波及到制造业。
从5月19日开始,网上开始流传白色家电巨头“集团要裁员50%,有的事业部已全裁”的消息。随后官方回应称: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证实了裁员传闻。
在此前5月的内部电话会上,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坦言,未来三年,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方洪波主持下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了,上一次正好是在10年前。
而在这次裁员风波中,一篇《被裁员工与方洪波的隔空对话》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中,方洪波对被裁员工表示“深感愧疚”。但网友却不吃这一套。明明业绩刚刚突破3000亿大关,去年净利润也高达285.7亿元,再创新高。钱赚的更多了,为啥还要裁员?
此时,科陆电子的一份公告又暴露出集团的另一幅面孔:一边高喊紧缩过冬裁员,一边又豪迈出资22亿收购公司。5月23日晚,A股上市公司科陆电子公告称,集团将斥资不低于22亿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左手拿刀裁员,右手砸钱收购,意欲何为?
抛弃员工
资本抛弃
裁员开始波及到传统制造业,这一点是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的。
而在脉脉上传出裁员50%传言前一周,裁员传言就开始在内部论坛发酵了。一篇广为流传的《被裁员工与方洪波隔空对话》的文章显示,有员工在内部论坛感叹突然被裁,得到了方洪波的回应。留言中,这名被裁老员工虽然并未痛骂裁员,还祝福前途坦荡,但最后也用“意难平,不吐不畅”“职场浮沉,世态炎凉”概括自己对被裁的态度。
从他留言中回顾自己在岁月的部分可以看到,裁员对他影响很大。这位被裁老员工上有七十多岁高龄的父母,且父亲如今身患癌症,下有13岁的孩子,自己在工作多年,曾因实验室意外受伤,又因为带伤工作,没有恢复彻底,留下暗伤,从此不能再剧烈运动,家里房子的房贷也还没还完......
“房要供,娃要养,打碎牙齿和血尝”,“要离开了,至少在记忆中留下一抹卑微的印痕,供大家参考端详。”
方洪波的回复说:“认真看了,有些伤感,同时也深感愧疚。”“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总会在某一刻,忽然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正如我们惧怕黑暗,但黑夜还是会如期到来。”
他表示,裁员是经过管理层1-2个月的反复讨论和挣扎中才做出艰难的选择。
有网友看完后感叹,人到中年被裁,就是这么无奈和悲哀。资本抛弃你,就这么无情。
虽然在之后的股东大会上,方洪波否认了“裁员50%”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在大举裁员紧缩过冬。
而的裁员也早有预告。在此前5月的内部电话会上,方洪波坦言,未来三年,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
而另一方面,自己也被资本“抛弃”了。2022年第一季度,有511家基金持仓集团,而去年同期持仓的基金共有858家,同比减少了347家。
机构抛弃,中小投资者也没有信心坚守下去了。据集团公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集团普通股股东总数是52.05万,而截至今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43.82万,也就是说,九个月时间里,集团流失了8.23万中小投资者。
机构和中小投资者“跑了”,股价也就没了支撑。从去年2月至今,集团股价从最高点的106.40元跌到如今的50多元,股价腰斩,市值蒸发3000多亿元。尤其是2022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集团股价从最高点的80.88元一路下跌,最低一度跌至50.50元,股价下跌了37.6%,市值蒸发了2125亿元。
十年前历史重演
踏入同一条河
这并非集团第一次陷入“裁员”风波。2012年11月,集团被曝大幅裁员,制冷集团60多家各地销售公司裁员幅度在40%以上,而当年校招新员工更是几乎全军覆没。
而此时,方洪波刚从创始人何享健手中接过董事长的位子没几个月。
彼时,有专家分析,裁员可能与行业萧条,以及此前疯狂扩张有关。在超1000亿元业绩的刺激下,大规模扩张招人,但又刚好遇到行业发展转型的档口,利好政策退出、房地产市场受调控打击,外需也因为欧美债务危机拉动不足,导致出现产能过剩,销售不佳的情况。
10年过去了,又踏入同一条河。
今年5月的一次业绩说明会上,方洪波根据历经的多次经济周期波动,预测未来三年,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
正如十年前因“行业寒冬”而裁员,十年后方洪波预见行业再次处于寒冬时,集团再次举起了砍刀”,裁员过冬。
方洪波的预言是有依据的。从2021年以来,长虹、创维、康佳、TCL等家电品牌进行了一轮连锁大卖场的撤场或调整。家电零售方面,LG等外资品牌的电视业务也接连退出国内知名电器零售国美。而近日,在裁员消息被曝出来之前,国美也被曝出总部裁员40%的消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三线家电品牌都不好过了,家电巨头的处境可想而知。
据方洪波此前的预言,除了疫情反复的因素,还提到了大宗商品、海运物流、能源供应等各种成本均大幅提升。
据2021年财报显示,家电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85.47%,比上一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的原材料成本还不是家电三巨头中最高的,海尔这一数据为85.7%,格力为88.27%,同比上一年,分别上涨了2.5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格力其实比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那么,格力裁员了吗?
在裁员风波爆发几天后,5月26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其抖音账号发布视频,承诺格力无论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绝不裁员。如果说一定到了非常困难的地步,宁可降一点工资也不裁员。
但也有网友指出,降低工资不就是逼着员工裁员吗?
实际上,近年来格力在职员工总数在逐年减少。深蓝财经翻阅格力电器历年财报发现,2019年至2021年,在职员工总数分别为88846人、83952人、81884人,两年时间,格力的总在职员工数量减少了近7000人,其中2020年疫情爆发这一年里,减少了4894人。
27日上午,董明珠这则视频已经无法在该抖音账号中查询,疑似被删除或设置了权限。
一边缩紧,一边扩张
意欲何为?
集团的裁员,让不少人感叹,传统制造业也不行了。
但随后,科陆电子的一份公告让围观群众大跌眼镜:你不是要紧缩过冬了吗?怎么又开始砸钱了?
5月23日晚,科陆电子发布公告称,集团将通过“委托表决权+定增”的方式,从深圳资本集团手中拿下科陆电子实控权。此外,科陆电子拟向集团定增,以3.28元/股发行不超过4.23亿股,募集不超过13.86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
粗略计算,此次拿下科陆电子,整体投资资金约为22.23亿元。此时,科陆电子的前实控人,深圳国资委控股的深圳资本集团,才入主科陆电子不到一年。
而科陆电子也是常年亏损。2018年和2019年,科陆电子分别亏损12.20亿元、23.76亿元,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变为了“*ST科陆”。
这一举动其实和其裁员的“收缩非核心业务”并不违背。据第一财经报道,方洪波表示,ToC业务,保留家电核心品类,母婴、宠物电器等品类优化。ToB业务,保留“四大四小”核心业务,其它关停并转。其中,“四大业务”指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这四大业务要坚定地加大投入,越困难越要坚定;“四小业务”指万东医疗、安得智联、美云智数、美智光电。
而拿下科陆电子正好是“四大”中的储能板块。
对而言,此次入主科陆电子将进一步扩张其储能业务。集团表示,能源管理是点燃第二引擎,在B端核心业务上布局与突破的关键领域。储能产业符合国家支持的战略方向,空间广阔,科陆电子具备行业竞争优势。科陆电子在储能赛道中兼具自研技术、项目经验、海外认证、渠道资源等方面能力,是国内少数有能力参与储能项目全产业链的储能集成商,并已实现对相关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科陆电子的控股股东后,拟将其作为开展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之一。
“越是寒冬的时候我们反而要更加坚定的投资未来。”这是集团董事会在2021年年报“致股东”中写下的一句话。对而言,这个“未来”就是把To B业务,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
从其调整业务架构也可看出押注To B业务的决心。2021年年底,重新规划整体业务架构,将原先的四大板块调整为五大业务板块,即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及数字化创新业务。除传统主业智能家居业务是To C业务,其余均为To B业务。
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两年多时间里,在B端业务上的收购动作不断。
2020年3月,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暖通斥资7.43亿元收购合康新能18.73%股份;
同年11月,集团全资子公司海南楼宇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菱王电梯及佛山朗越投资有限公司;
12月,集团通过收购泰国日立压缩机公司;
2021年2月,集团以22.97亿元收购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09%股权;
11月决定全面收购KUKA的股权并私有化
但目前来看,B端业务对集团营收贡献还十分有限。2021年To B业务总收入为7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21.8%。方洪波自己也坦言,B端业务多元化,但目前效果显然还难以达到预期,仍未能从B端找到新增长曲线。
转型之路还任重道远,但行业寒冬却更加严峻的袭来,对于这个千亿家电龙头来说,裁员或许是一个更加快速有效的“过冬”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