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投资(600053.SH)发布2018年四季度私募股权业务经营简报,2018年全年新增实缴规模19.2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在管基金实缴规模增长2.18亿元。此外,2018年
投资风雨飘摇,全年IPO“颗粒无收”
1月31日,投资(600053.SH)发布2018年四季度私募股权业务经营简报,2018年全年新增实缴规模19.2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在管基金实缴规模增长2.18亿元。此外,2018年第四季度基金新增投资规模2.37亿元,较2017年同期5.36亿元的规模,出现腰斩。
投资是集团(430719.OC)旗下子公司,主营业务为私募股权投资与房地产业务。2015年,集团全资收购江西中江集团,并将其股票简称更名为“投资”,实现借壳登陆主板。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PE巨星,在整个2018年期间,在管基金参股项目无一例通过证监会IPO核准。从风光无限到“颗粒无收”,的下坠,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负面缠身,“颗粒无收”
2017年,投资旗下基金参股的项目,收获13笔IPO核准批复。但辉煌过后,则是无尽的负面。
2018年3月,投资的母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集团,在停牌了1023天后宣布复牌,与复牌公告同一天发出的,还有一份关于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但具体原因并没有披露。随后,复牌了的集团股价遭遇腰斩,一泻千里。
4月,集团再次收到全国股转系统的自律监管措施,时任董事长吴刚、董事会秘书王亮未能保证集团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被全国股权系统出具警示函。
8月,集团控股的九州证券,其九州翰海资管计划的两期产品无法如期清算,并被爆出底层资产与推介材料不服,风控虚设等诸多问题。
2019年1月,米多财富三期“米多资产-投资定向增发投资基金1号、2号、3号” 产品净值集体归零。因参与集团百亿定增,底层资产全部为集团股票,且集团股东存在于米多财富的关联关系等,消息一出,再度引爆舆论对集团的关注。
负面缠身之下,集团2018年以来的公告屡屡出现标题错误、披露遗漏等低级失误,集团和投资的股价也持续低迷,业绩大幅滑坡。
2018年10月26日,集团发布公司第3季度财报。集团称,“由于财务费用的大量增加,对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造成了影响,导致了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减少了3.17亿元”,这是集团披露财报以来首次录得单季度的亏损。
此外,投资在管基金中,目前累计有96只挂牌新三板项目,这些尚且无法退出的投资也大幅拖累了这两年的业绩。
但在IPO方面,旗下基金参股项目,2018年“颗粒无收”,无一例通过IPO核准,更是给它的未来雪上加霜。
在这里,“颗粒无收”需要打上引号。
2018年5月3日,天风证券IPO成功过会,并于10月19日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其IPO前的第七大股东是苏州建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耐人寻味的是,这只私募基金就在天风证券上市前夕,悄然完成更名,从苏州建丰投资更名为建丰投资,将“”的身影从其股东中剔除。
天眼查提供的信息显示,更名发生在2018年9月4日。彼时,投资全资控股的北京惠通投资有限公司退出建丰投资,新增武汉如尔股权投资基金。此后,该基金的名称也从苏州建丰投资变更为苏州建丰投资。
业内人士指出,“系”或已经成为上市核查的重点,特别是金亚科技曝出财务造假之后,参股的公司想要上市就更加困难了。
目前,在中基协的公示系统中,旗下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也没有了苏州建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身影。
募资收紧,多方套现
屋漏偏逢连夜雨。寒冬之下的昔日PE巨星,也遭遇募资难的困境。
根据投资公布的私募股权业绩经营简报,其在管基金2018年第三季度新增实缴规模仅0.88亿元,较2017年同期6.02亿元的募集量,缩水85%之多。尽管2018年第四季度,新增实缴规模2.37亿元,但整个2018年下半年,投资募集到3.25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40%。
一边是退出难,另一边是募资难,天平两端都是烫手的山芋。此情此景下,多方套现成为寒冬救生的火柴。
公开资料显示,一年来已经多次以资金需求为由,减持了十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2019年1月2日晚间,新疆火炬公告集团拟清仓减持其股票,而江山欧派、金能科技、绝味食品、博士眼镜、诚意药业、皇庭国际、欧普康视、科林电气、中旗股份、惠达卫浴、新天然气和川恒股份等上市公司的股票更在早些时候已经经历了一轮大规模的减持。据蓝鲸财经的不完全统计,一年多的时间里,投资通过减持其手中的股票,已经套现超过26亿元。
对于身处困境的来说,光在A股进行减持套现似乎还不够,它还需要寻求其他充裕资金的途径。放手富通保险这只“现金奶牛”,则更是将资金链的窘迫,暴露无遗。2018年12月27日,集团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富通亚洲控股有限公司,以215亿港元的价格将其全资下属公司富通保险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了香港郑裕彤家族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