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知名投资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案,经过三年之后,终于有了最新的结果。 1月14日,来自集团的公告宣称“因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责令集团控
刷屏金融圈!集团罚没6亿,私募“草莽时代”正式结束
备受关注的知名投资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案,经过三年之后,终于有了最新的结果。
1月14日,来自集团的公告宣称“因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责令集团控股股东同创有限公司(下称“控股”)改正,没收违法所得5.01亿元,并处以1亿元罚款。另外,由于信息披露违法,集团被罚款60万元,董事长和时任的公司高管也都被予以警告罚款。”
此消息一出,集团于1月15日大涨42%,总市值终于突破了100亿元的大关。但是相较于最高峰的千亿市值,如今的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要知道曾经的在PE可谓是叱咤风云的机构,旗下不仅拥有多块金融牌照,而且市值一度达到千亿元,名副其实的PE“一哥”。
但是随着2018年被立案调查,其市值用腰斩都已经不能描述,从千亿到几十亿的剧烈变化,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集团错过了近三年的黄金发展时期。
此次集团被罚,传递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
那就是私募行业的“草莽时代”正式结束,随之而来的将是整个私募行业强监管时代的到来。
因何被罚
此次集团被罚,是因为以下两个事件:第一个是2014年二次定增中;因信披违规而受处罚,罚款金额为60万元;第二个就是公司控股股东让小股东为其代持股份被罚,金额为6亿元。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集团控股股东控股在2014年8月12日至2015年5月6日期间,控制多达5个账户进行交易集团的股票,合计盈利约为5亿元.
具体的操作手法是:让涉事的5个人分别与集团签订借款协议,约定5个人分别向集团控股借款,相应的金额用途为认购其定向发行的股票,同时约定在债务债权存续期间,控股有权按照发行价格,随时要求这5人将认购的集团股票转让给控股或控股指定的第三方,所得价款用于提前清偿借款同时,控股豁免相应的借款利息。
正是在这样的操作之下。仅仅其中的一个账户盈利就超过了4.3亿元。显而易见的是,上述操作违反了《证券法》和《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禁止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禁止法人出借自己或他人的证券账户。
这之后的操作,导致其二次定向增发实际股东超过200人的规定限额,但是并没有及时向证监会核准存在信息违法披露,因此被罚没60万元。
董秘回复:引以为戒
对于证监会做出的处罚预通知,的董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将接受证监会的处罚结果会积极整改,公司将以此为全面完善公司的合规和信息管理,坚持合规经营和阳光透明,严格遵守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践行合规稳健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践行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聚焦投资主业。
根据他的介绍,集团从18年就确立了“去杠杆”和“聚焦投资主业”的发展策略,2019年又出售了旗下的香港富通保险,回笼资金前部用于偿还借款。
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已大幅降低,最新的数据显示,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32.13%,较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一半,而如果以公允净资产口径来看,集团总部设下的实际资产分离已经低于20%,回到了一个较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水平。
换个角度理解,虽然此次集团被罚金额高达6亿,但是相比较同期其他案例而言,其实存在一定宽容的2020年,证监会正开出两起天价罚单,第一单是因为操纵证券市场,林军等三人被违法没收2.93亿元,并被处以14.67元的罚款,合计罚没17.6亿元;第二单就是6月24日,证监会依法对“”股的内幕交易票作出行政处罚,两人违法没收所得并处以27亿元的罚款,合计罚没36亿元,刷新了证监会罚款的天价记录。
相比较而言,此次证监会在认定和处罚的时候,认定其违法金额是5亿多,罚款一个亿;相较于上述两个案例来看,集团处罚力度不大。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证监会对控股的减轻处罚应该是认为集团有配合调查的情形
私募监管告别“草莽时代”
回顾集团,从千亿市值的高峰到如今的百亿市值,其实不过是私募行业数十年野蛮生长并在逐渐成为正规军团的道路上,一个非典型注脚和缩影。
曾经的私募行业,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法律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一路狂奔。在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可乱象四起,险象丛生,各种公开和非公开的募集资金。包括错综复杂让人看不懂的集团化操作,资金池运作,各种利益输送,违规自融和担保等等。
不仅如此,各种侵害投资者利益,包括挪用基金财产,非法集资等严重违法新闻给,不仅给相关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对于私募行业也是声誉损失。
2014年,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管理办法》的正式对外公布,成为了私募监管大时代的起点。也奠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监管对于私募行业的思路和态度。
而新年伊始,《证监会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监管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的出台,其中的对于基金管理人和从业主体的十不时不得等禁止要求,正式宣告私募监管体系迈向了“新时代”,也意味着私募行业的“草莽时代”正式结束。在严监管之下有助于整个行业实现一个优胜劣汰,扶优限劣的一个良性循环。
随着监管法律的正式规定,市场法制的趋于成熟,对于私募健康长远的发展,对于科技振兴的战略,对于推动国内创新创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当然阵痛是有的,但也是行业走向成熟所不可避免的。
但是对于那些阳光化的私募,却是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私募规模已经接近16万亿元,而这个规模距离中国公募基金,仅仅相差不到4万亿。
未来何去何从?
早期的野蛮疯长,凭借着工厂化PE模式的快速扩张,最后成为金控集团。随着近几年监管的趋严,在不断调整自身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一个瘦身运动。
2014年登陆新三板之后,集团市值达到千亿;一时风光无限,风头正劲,在一系列资本运作下搭建成了一个庞大的金控帝国。从九泰基金的获批,控股天元证券并更名九州证券。从入股中江集团,再到收购华海期货,香港富通保险;到后来全力打造九信金融P2P平台以及增资借贷宝。
但如今集团市值仅有百亿元,对于那些参与定增的投资者而言,可谓是血亏不止,而这几年资本市场斗转星移,新三板也发生了转板精选层的变化,而依然停留在基层
不仅如此,作为昔日巨头,集团近三年IPO颗粒无收,随着证监会处罚落地,决定集团何去何从,也是业内备受关注的问题。
写在最后
私募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
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无论是还是其他的私募,只有合规经营,支持实体,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而此次被罚没也预示着私募行业正式迎来强监管时代。
正如中国母基金联盟秘书长、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