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张“北京九叔”实名举报集团董事长吴刚的微信截图,在朋友圈刷屏。 “北京九叔”写道:他已经向中央纪委提交原证监会机构监管处部长、现任昆吾
董事长吴刚被实名举报
今日,一张“北京九叔”实名举报集团董事长吴刚的微信截图,在朋友圈刷屏。
“北京九叔”写道:他已经向中央纪委提交原证监会机构监管处部长、现任昆吾董事长吴刚涉嫌违规违法的举报。并表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事实不容篡改,真理不能向邪恶低头。”在该消息下方回复中,其还公布了中纪委受理本案的编号。
“北京九叔”是谁?据了解,北京九叔文笔犀利,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多以批评为主,在网贷圈享有盛誉。当然,由于微信还没有推出实名验证功能,所以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但消息一出,由中江地产改名的投资(600053.SH)跌停,新三板上的集团(430719.OC)目前仍在停牌。
下午3点半左右,新浪微博ID为“北京九叔”的账号表示:晕!刚看到和借贷宝非但不认错,还说我“抹黑”,没有问题我会举报么?为什么找的是中纪委?请吴刚找懂党纪国法的老同志补补课。作为金融身份,不能尊重事实,不能尊重法律,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是巨大的隐患。那我就抽点空,做点自己很嫌麻烦的事,且看是非黑白。
吴刚是谁?关注新三板,乃至资本市场的人,应该都有所耳闻。其一手打造的投资,以“狼性”著称,资本财技颇为娴熟。集团自挂牌新三板以来,融资数百亿,市值也突破千亿。而其本人也被评为新三板首富,身价达180亿左右。
吴刚,作为新三板首富虽然是从证监会下海,但却是赤裸裸的屌丝创业逆袭:最初只有中专学历、负债百万起步、从地下室的2个人开始干起、初始募资到处碰壁。
学习改变命运:从中专生到证监会最年轻处长
很多人以为吴刚在创办前,是从证监会下海的,就觉得是高富帅创业并出揣测具有神秘的背景。真实的吴刚青葱岁月却完全是一段草根创业屌丝逆袭的故事。
吴刚,1977年出生于四川巴中。根据《机构投资》披露,吴刚最开始只上了个中专,当初吴刚不是不想考高中、上大学,但因为家里穷。中专学历也成了吴刚之后成为学霸的动力。
吴刚中专学的是食品与化工分析。毕业时,他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上完中专就拿到自考专科和本科学位的人。毕业后他在一个水泥厂当会计。
工作了两年,吴刚又考研究生,考到了西南财大。据说吴刚考到西南财经才发现,“原来考研有这么多辅导书、培训班。”
读研期间,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曾为了摸索人生出路而去考证。结果研究生的两年时间,吴刚第一年考上了注册会计师;第二年考律师证,考了全四川第二名,同一个月里,他又拿下注册评估师。
研究生毕业后,吴刚来到了上海,他先是在闽发证券做了一年多的投行,期间还读了北大的在职金融博士。
吴刚后来感觉投行领域不适合单干,又寻找其它的出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两个机会:一个是去易方达基金,当时易方达需要财务方面的专家;另一个机会是,证监会在全国招考。吴刚选择去考证监会,结果考了全国第一。
在证监会,吴刚从最普通的科员做起,用了5年的时间,成为了最年轻的处长。
处长下海 两名员工从地下室干起
据《吴刚黄晓捷创业英雄传》披露,2006年底,在中国股市爆发的前夕,吴刚意识到了原始股的赚钱机会。20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吴刚对黄晓捷说:“你换个办法赚钱,去买原始股。”
说干就干, 2007年,投资成立了,不过吴刚由于工作原因直到2009年才全职加入。但没钱、没个人品牌、没背景、没海龟光环、没成功历史,这一次筹集资金相当费劲。
几个年轻的创业者此时都不到30岁,心里忐忑觉得唬不住人,凑在一起商量:“我们去请一个像老板的人来做总经理,我们做副总经理。”
人有了,但是没钱。据投资的另外一位合伙人、吴刚的搭档黄晓捷透露,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创业的时候其实是借了200万。总共凑了250万,从五道口的一间地下室、2名员工起步。
他们就拿着几张纸,东奔上海、西进四川,寻找各地的民营企业老板募资。
新公司起步举步维艰。发展过程中,据黄晓捷透露,一个经典的段子是,2007年刚准备募集基金的时候,曾经去绍兴募钱,呆了两天,费尽口舌,没有募到一分钱,准备灰溜溜地回上海。
然后黄晓捷一个朋友觉得他们太可怜,就找一个车送他们去,车程有三个小时,黄晓捷和吴刚就在后面商量怎么把PE这个事情做好。
当他们到上海的时候,那个司机突然回过头来说,你们这个事儿感觉挺好的,要不我就给你们投个几千万块钱吧。吴刚和黄晓捷当场就惊呆了,他们以为对方是一个司机,原来这位司机是上海老板的朋友。
就是这样一个机缘巧合,在投资创立时,这位“司机”出资750万,成为了最大自然人股东。不久又出资5000万,成为上海昆吾的第一大LP。
从年薪五六万到身家180亿
公开消息显示,黄晓捷透露刚创立时,“我们(黄晓捷和吴刚)当时很穷,一年工资也就挣五六万,另外七七八八赚点小钱,就想挣钱改善生活。”
今天管理的资金已经超过百亿,平均每天要花几千万出去。但最早他们的思维里根本没想到一个项目可以投几千万或者上亿,就想一个项目投个一两百万,投5个项目。
有一次黄晓捷和吴刚躺在五道口的宿舍里,黄晓捷看着天花板说:“什么时候我投到一个亿就好了。”吴强断然否定:“那不可能,投一个亿就要投50个项目,每个星期上市的项目都是你投的,不可能。”黄说:“后来我想想,也对。”
爆发期和2009年创业板的开闸。投资抓住机会在全国进行扩张,通过PE工业化生产模式,在成立后四年多的时间里员工扩张到了三百多人。
2010年,投资已经进入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前十强。但因为其凶悍的风格,也被贴上了 “游戏规则破坏者”、“PE公敌”等种种标签。
千亿下的新三板首富是如何炼成的
2011年到2013年是加速扩张的同时,快速调整,巩固存量的时期。直到2014年,登陆新三板后,一系列资本市场眼花缭乱的玩法成为了资本市场经典的案例,开始进入了新的迅猛上升期。
2014年4月,投资登陆新三板,成为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PE,并成为新三板市值第一股。首创LP(有限合伙人)换股的新玩法,仅两个月,其定增募资近60亿元,超过新三板之前多年定增融资的总和。
创业板的助力让投资第一次实现了逆袭,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投资机构之一。站在新三板的风口上,投资再次成为嗅觉敏锐的“狼”,在新三板开始玩得风生水起。
挂牌新三板后,投资大举投资金融业,并不断优化基础架构,通过互联网金融二次创业,开拓国际化市场,打造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除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外,目前在中国、北美和亚洲均设有办事处。旗下的其他主要业务公司还包括保险、九泰基金(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九州证券(证券公司)、昆吾国际(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九信投资(P2P借贷平台)、中江地产、人人行科技(借贷宝移动互联网金融APP)等。
正是依靠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和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的布局故事,如今的市值高达千亿,作为新三板市值最大公司的最大的合伙人,吴刚问鼎新三板首富早在意料之中。难以预测是,站在最高处,不知道他还能蝉联多久。
借壳中江地产A股成功上市
中江地产12月3日一则公告显示,昆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吾”)通过借壳登上A股,这意味着中江地产将变身A股私募第一股,私募与地产将成为其双业务线。受此消息影响,中江地产股价应声上涨,12月7日开盘后,中江地产一字涨停,达63.39元,16个涨停后,最高达77.58元,较11月12日的14.45元的开盘价上涨5倍多。
此前,去年,北京同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已率先登陆新三板;而今,子公司昆吾亦借壳登陆A股,实现了母公司、子公司双台上市。
对于记者的采访查询,投资谢绝称以公告为准。
“上市更多是为了撬动更大规模的投资,为日后私募业务扩张提供资金后盾。”北京一家私募管理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管理人通常跟投10%,上市后可以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来解决自有资金的短板。
在上述私募人士看来,投资将从股权投资入手,形成多产业布局并打造资金闭环是金融,接下来银行、保险将成为其发力点,通过上市、银行、保险三剑齐发形成一个资金闭环,且这种发展模式较难被复制。
借壳突破自有资金短板
投资12月3日公告称,今年11月30日,公司控股子公司昆吾转让给中江地产事宜已完成。转让后中江地产100%控股昆吾,而在此之前,投资持有昆吾99.20%的股权,拉萨昆吾持有其0.80%的股权。
昆吾资产注入到中江地产,也实现了借壳A股市。这在今年5月投资斥资41.5亿元控股中江集团已经有迹象,当时投资表态称,控股中江集团后,拟将持有的部分资产注入其控股子公司中江地产,具体注入方案正在筹划中。
事实上,投资在收购中江集团100%股权后,中江集团持有中江地产72.37%的股份,投资将借此间接获得中江地产的控制权,这也为其子公司借壳中江地产成为可能。
据此前披露的方案,中江地产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投资、拉萨昆吾合计持有的昆吾100%股权,交易价格约9.1亿元,随着此次资产重组完成,中江地产经营范围得到延伸,公司拟在原经营范围中增加“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今后其业务范围还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开发及经营;对旅游项目的投资;装饰工程;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物业管理;资产管理等。中江地产在公告中指出,未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和私募股权投资双业务线。
从一组数据也不难看出私募业务与地产业务的差距。昆吾2013年、2014年、2015年前5月净利润分别为5524.97万元、1.9亿元、1.02亿元,而中江地产今年前9月的净利润仅有2915万元,而且同比下降22.6%。
模式不易复制
值得关注的是,中江地产主营业务的变更,也引入了金融概念,其股价在复牌后应声上涨。
申银万国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中江地产”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私募股权投资A股上市企业,且目前市值实际流通比例较小,有望充分享受标的稀缺性带来的估值溢价。
投资仍是此次借壳上市的最大获益者,除了此次收购的超百亿浮盈以外,又开启了私募A股上市路径,为私募业务扩张提供了更有力的资金后盾。
“投资创新了一种模式,可以预期会引发一些PE机构跟风。”清科集团分析师程斌表示,但不同机构有不同策略,简单复制的模式有难度。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企业寻找壳资源上市并不容易,投资在收购中江地产时,由于涉及国资背景股东,也曾面临政策的不确定性。
“的投资策略绝不是上市这么简单,而是从股权投资出发,形成多产业布局并打造资金闭环。”在上述北京私募人士看来,其实昆吾投资借壳上市、而母公司也通过新三板上市,只是形成整个金融财团的一个环节而已,投资还将借助银行、保险两翼,形成互补,源源不断地补充其资本实力。
“私募通过股权投资形成多产业链布局,最终发展成金控平台并不简单,所以从这一角度,的模式或许不会被广泛复制,但一些实力较强的私募可以向这个方面发展。”他进一步指出,这首先要求私募企业要有一流的项目投资能力,一流的投资团队,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也要有很好的配套机制,保证投资质量;第二是资金的循环,从投资到退出,投资人要善于错期搭配、对市场准确预见,才不会受累于行业或者投资周期的大幅波动。
更多新三板资讯,请关注新三板府新三板频道(www.x3bf.com)
和微信新三板府(ID:xinsanban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