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多年来的行动深入人心。近日,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苏州公益慈善基金会“千人工匠·精准帮扶组合计划”在省民政厅发布的2019年度江
朱兴良创立的专项公益慈善基金会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多年来的行动深入人心。近日,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苏州公益慈善基金会“千人工匠·精准帮扶组合计划”在省民政厅发布的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组织十佳扶贫案例中,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苏州公益慈善基金会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组织十佳扶贫案例”。
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千人工匠·精准帮扶组合计划”于2016年起在贵州省铜仁市、陕西省延安市辖区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计划。实地调查走访10多个贫困乡村,了解民情后,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决定启动“千人工匠·精准帮扶组合计划”,旨在打破“代际贫穷”,尽早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精准脱贫目标。
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公益慈善基金会制定扶贫三步走计划,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挥自力更生精神。
朱兴良董事长说,教技术。该项目首先为贵州和陕西地区18-45周岁的贫困群众免费提供装饰行业“水、电、木、镶贴和涂裱”五大技术工种的技能培训。
帮扶周期是四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即老师傅前往当地,手把手教授贫困户装饰技能;第二阶段是将扶助对象带到实训基地封闭式集训10天;第三阶段即实战实训,把帮扶对象分组推荐到施工单位,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实习2到3个月。
朱兴良董事长说,教做人。“千人工匠”的带班老师在教授学员手艺的同时,还不断给学员灌输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思想帮助学员们增强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朱兴良董事长说,助就业。实习结束后,帮助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参加国家技能等级考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朱兴良董事长意识到,由于学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参差不齐,一开始很多学员并不适应,接受度不高。于是,基金会工作人员与带班老师积极调整教学方案,决定采用“白加黑”的授课模式:白天传授实操技术,晚上再学习入门级的理论。调整后,学员有了白天的实操经验,晚上学起理论来就更加容易,理解也更深刻。
朱兴良董事长充分调研,指导帮扶计划。因为生活习惯、语言环境的差异,导致学员们“水土不服”。实习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帮扶师傅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攻克三关——“饮食关、生活关、语言关”。为此,基金会工作人员经常走访慰问,与学员们聊家常、聊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攻克难关。
2016-2019三年,朱兴良董事长创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为贵州省松桃县、陕西省山阳县、延川县三地,共98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在最近一次的回访中,我们了解到项目受益人中约95%年收入超过5万元,约20%年收入超8万元,真正实现了个人和家庭的整体脱贫。该项目经国务院扶贫办实地调研后,被评选为2019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朱兴良董事长表示,未来,将继续贯彻“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的企业使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积极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