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賽道后浪推前浪,隻爭朝夕。 夏日炎炎,40℃高溫的“紅色警戒線”一破再破,受疫情影響略顯蕭條的申城餐飲業,一口火鍋卻熱氣騰騰。一個工作日的中午,記者來到虹口區瑞虹天地月亮灣的一家火鍋
火鍋賽道后浪推前浪 3.0版火鍋守得住初心否?
火鍋賽道后浪推前浪,隻爭朝夕。
夏日炎炎,40℃高溫的“紅色警戒線”一破再破,受疫情影響略顯蕭條的申城餐飲業,一口火鍋卻熱氣騰騰。一個工作日的中午,記者來到虹口區瑞虹天地月亮灣的一家火鍋店,服務員告訴記者,該店有50多個座位,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隔桌堂食,可供堂食的座席20多個,“午市滿座率有8成,晚市幾無空席。”
毛利率高,扛得住疫情影響
“上海已經連續六七年,每年新增火鍋店10%以上,目前全市火鍋店門店數已經超過8000家。”上海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華告訴記者,本輪疫情過后,火鍋店“熱”度依然不減,與疫后上海餐飲市場消費特點有關。
他認為,疫后上海正餐行業(也就是行業常說的“大餐飲”)不可避免受商務活動節奏放緩、親朋好友“圓台面”聚餐意願降低以及國際物流不暢,許多高價值進口食材採辦困難等因素影響。“據我們協會不完全調查,一些連鎖正餐企業的經營隻恢復到疫情前5、6成水平,而火鍋企業能恢復到疫情前的7、8成。”
火鍋定位於三五知己小聚,與快餐相比,它又屬於有面子的“請客吃飯”,而客單價比正餐又低,在疫后的特殊時期,它因為“錯位”而獨具魅力。金培華指出,更為重要的是,火鍋行業的毛利比正餐要高出約5%-8%,這主要是來自人工成本的節省。“近年來,店鋪租金、人工成本、食品原料價格都在日長夜大,餐飲行業利潤早已今不如昔。相比正餐,同樣的坪效,火鍋店后廚和前廳人員都要少很多。后廚人員主要負責切配,技能要求與正餐也不是一個檔次,工資自然就要低些。而前廳服務,顧客們自己涮涮弄弄,也減少了服務員的很多人工。”
一位近期投資了多家餐飲、食品“網紅”品牌的投資人告訴記者,正是因為高毛利,扛得住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自2020年全球疫情暴發以來,除了火鍋,餐飲食品行業出現的咖啡熱、拉面熱、新式茶飲熱、烘焙熱莫不原因在此,它們的毛利都要普遍高於行業的平均水平。這與20世紀初西方經濟低迷時,漢堡、比薩等快餐連鎖,快時尚、倉儲式大賣場等紛紛崛起原因類似。這也就是經濟學家常說的‘口紅經濟’吧!”
食材“獨一份”,場景“獨一味”
但事實上,人們肉眼所見的火鍋“火”熱隻說對了一半。記者發現,目前上海市面上比較“熱”的火鍋,還是以新晉品牌為主,如湊湊、巴奴毛肚火鍋、熊貓老灶火鍋、重慶高老九火鍋、付小姐在成都、珮姐老火鍋等。
昔日稱雄市場的小肥羊、小尾羊、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卻風光不再。早在2004年,小肥羊門店已經達到700家,數量超過同期的麥當勞。2011年,百勝集團以46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小肥羊,小肥羊私有化退市。換了管理者之后,短短4年過去,小肥羊在全國就隻剩200多家門店了。2021年,百勝中國年報顯示,包含小肥羊、黃記煌、東方既白在內的中式餐飲業務收入僅4.74億美元,餐廳經營利潤率-20.8%,經營虧損29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900萬美元大幅擴大。
2021年8月,曾經的“排隊王”連鎖火鍋品牌“呷哺呷哺”被曝出因選址失誤、虧損而關閉200家門店。而到了今年2月,火鍋行業首個上市公司海底撈發布營收警告,預估虧損42億,300多家火鍋店宣布閉店整改。
如果把小肥羊、小尾羊稱作1.0版火鍋,把海底撈、稱作2.0版火鍋,那麼,新晉火鍋們的“火”奧秘又在哪裡?
“熱”火鍋,“火”在食材。
在上海市場,火鍋本是一個小小的餐飲門類。改革開放以來,小肥羊、小尾羊等的風靡,把火鍋文化也帶到了上海。湯底無非兩種——紅湯、白湯,食材也無外乎牛羊肉、午餐肉、豬血、鴨血、凍豆腐、土豆片、粉絲等等數得出的十幾種,涮了一兩個小時,再叫些小刀切,或者在火鍋湯裡下一些面條,這一頓也就算吃飽喝足了。
之后,讓上海市場的火鍋步入大雅之堂的始作俑者,要算海底撈,海底撈做了什麼呢?它第一個讓火鍋吃出了貴族范,以餐飲界的服務“天花板”著名。吃個火鍋要等位?海底撈會奉上免費的瓜子,還提供免費擦皮鞋、修指甲服務,甚至在有些門店,還有棋牌桌、嬰兒床提供。在吃火鍋的過程中,他家首創的無限量供應調料、飲料,免費提供防濺圍兜、手機防水套等,如今已經成為火鍋行業的服務標配。
然而,畢竟消費者不是為了免費瓜子,免費擦皮鞋、修指甲去吃飯。對於這些“周邊”,如今“火”了的新晉火鍋品牌,走的卻是一條反其道而行之的道路:
一是“獨一份”的食材。先說鍋底,可以說每一家新晉火鍋品牌都有獨一份的鍋底。湊湊火鍋有台式麻辣鴨血豆腐鍋﹔哥老官是羅宋鴛鴦鍋﹔譚鴨血選用清甜的老鷹茶作為湯底。
再說涮菜,珮姐火鍋有貢菜丸子、秘制麻辣牛肉、屠場鮮毛肚、魚子蝦滑、小郡肝、巫山魔芋等當家菜﹔哥老官主打牛蛙﹔巴奴的當家菜有毛肚、井水黃豆芽、繡球菌,掌門人無論大小場合都堅稱拒絕“火鹼發制品”﹔譚鴨血的鴨血號稱鹵水腌制,現撈現切,每一塊做到無孔洞。
然后是小食、點心和飲料。湊湊火鍋有“茶米茶”奶茶﹔珮姐有冰湯圓、冰粉,號稱解辣必備,還上線了重慶特色小吃攤,有炸包面、瓢兒粑、三角粑、炸洋芋片等﹔巴奴有茴香小油條、巴奴擀面皮﹔重慶高老九有奶蓋糍粑……新晉火鍋品牌還擅長自制飲品,如巴奴自制飲品有鐵棍山藥汁、青橘烏龍、烏梅湯、青檸乳酸菌以及百香果、奇異果等口味的果汁飲品。當年海底撈首創了免費嗑瓜子,送免費調料、飲料的經營模式,而這些新晉火鍋品牌,送的更不是“大路貨”,市面上動輒一杯一二十元的自制飲料、冰激凌,他們出手都十分“豪橫”。
在與火鍋前輩們的爭鋒中,巴奴索性打出了廣告語:“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這或許就是新晉火鍋對老牌火鍋們的“宣誓”:歸回餐飲業本源——食材。
二是“獨一味”的場景經營。在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的今天,“未吃飯、先擺Pose拍照”是年輕人的慣常。能拍照,總要有點獨一無二的“調調”,於是,湊湊火鍋在店面設計方面,主打“團圓”,通過半圓、圓形造型裝置與藝術燈光,營造出溫馨的就餐氛圍﹔珮姐主打老重慶風情,等候區一排毛竹凳子,店堂裝飾用竹背簍,地上不夠再上牆﹔譚鴨血一進門就能看到高高挂起的紅燈籠,青瓦片、灰磚地、老木桌,牆上有蓑衣、斗笠、書法文字﹔巴奴毛肚火鍋則索性把賓館裝修范的“高洋上”放到了昔日被認為“下裡巴人”火鍋店,大堂闊氣,裝修后工業范、金屬風十足﹔熊貓老灶火鍋會上演“熊貓秀”,顧客可以與身披熊貓服的服務員拍照……
“獨一份”的食材讓新晉火鍋品牌物有所值,“獨一味”的店鋪裝修更讓它們物超所值。一兩百元的消費客單價,拍照發朋友圈能用上10分鐘,涮涮弄弄能用上20分鐘,男生女生們不必過多講究餐桌禮儀,還有那麼多免費飲料、冰激淋贈送……“口紅經濟”在餐飲賽道上再一次顯山露水,這就是新晉火鍋“火”的奧秘。
小心資本雙刃劍
新晉火鍋品牌的“熱”,如今也引發資本的哄抬。
今年年初,“珮姐”宣布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此前,重慶火鍋品牌“周師兄”拿到了黑蟻資本的過億元A輪投資﹔同年6月,“巴奴毛肚火鍋”被曝即將完成超5億元新一輪融資……有資金支持,意味著這些新晉品牌要開更多的店,在連鎖經營的道路上狂奔:不僅要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有著足夠曝光率,還要下沉二三四線城市,一旦上市后,財務報表要足夠好看。
眾所周知,餐飲品牌一旦進入連鎖經營發展的快車道,“獨一份”食材與“獨一味”的場景是核心競爭力,但又不全是。連鎖餐飲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風險控制能力必須躍上一個新台階:千店一面,“拷貝不走樣”風險小,但易引發審美疲勞﹔千店千面,難調的“眾口”一一滿足了,但規模效應又上不去。而迎合Z世代,更是一把雙刃劍,如今的消費迭代,不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10年一變,也不是本世紀初的5年一變,Z世代的消費者口味,長則一兩年,短則半年幾個月。國潮興起,Z世代一邊吃火鍋,一邊獲得情感認同,但國潮熱能否一直持續下去,卻又是未知數。有消息稱,熊貓老灶火鍋當初最受歡迎的“熊貓秀”問津者已經寥寥,如今疫情防控常態化,有些門店索性將這檔節目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