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国英 楼市变天, 房企先知。 最近,又到了房企密集发布成绩单的时间了。 今年,三巨头(碧恒万),率先发布年度成绩单的,是号称宇宙第一大房企
警惕!业绩全面下滑,中国楼市要变天了?
文/杨国英
楼市变天,
房企先知。
最近,又到了房企密集发布成绩单的时间了。
今年,三巨头(碧恒万),率先发布年度成绩单的,是号称宇宙第一大房企的。
仔细研读的年报,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凄惨”——传统财务三张表的核心数据,全都惨不忍睹。
2020,全年收入4628.56亿,同比下降 4.74%;2020,净利润541.18亿,同比下滑11.6%;2020,可动用现金余额为1836亿,相较2019年减少847亿,同比下降31.57%。楼市,真的开始变天了。
如果仅是收入、利润、现金流的等幅下降,或许还可以用疫情影响进行隐饰。
但是,净利润下滑幅度,显著大于收入下滑幅度,现金流下滑幅度,又显著大于净利润下滑幅度,这就超级要命了——这就说明,的内部风险,已经远远超过外部风险了。
的风险,其实就是广大中小城市楼市的风险。
的内部风险,不是管理(管理能力是较强的),更不是融资(融资成本是偏低的),而在于其历史形成的土储结构、以及与其伴生的品牌辨识度。
扎根三四五线中小城市,曾经成就了的辉煌。
但是,今天,这样的土储布局和品牌辨识度,已经成为束缚继续奔跑的沉重脚镣。
事实上,如果没有2013-2017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的加速,是不可能成长为宇宙第一房企的——也正因此,在2018年国开行收紧棚改货币化政策之后,的核心财务指标,几乎都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这里需要普及一个常识:棚户区改造,之于一二线大城市的需求刺激,是辅助性的,但是,之于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的需求刺激,却是主导性的。
这是因为,一二线大城市普遍是人口净流入,有增量的楼市需求,而绝大多数的三四五线中小城市,不仅没有人口净流入,多数反而是人口净流出——也就是说,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的楼市需求,基本上只能拼存量。
既然是拼存量,那么,棚户区改造导致的需求,就是刺激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的关键之一。
而当这一存量需求,从货币化安置改为实物安置之后,作为三四五线的棚改之王,其业绩的大幅陨落,显然是预料之中的。
以一石而观山。
以一企而知势。
的业绩凄惨,是中国楼市大变天的直接写照。
过于依赖存量需求刺激的城市,其楼市是没有希望的。只有拥有吸附增量资源能力(关键是人口)的城市,其楼市才是有希望的。
而之殇,对于中国楼市的走势,折射出以下3点:
1,棚户区改造,仅是楼市的虚枉之火。
过于依赖棚户区改造引爆的楼市,其根基都是不牢的,其本质都是虚幻的,因为缺少人口净流入作为核心支撑。
2,中国楼市的普涨时代,已经完全终结。
未来,只有一二线重点大城市、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三四五线中小城市,才有可能实现房价的可持续攀升。
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三四五线中小城市,未来的房价,将是整体横盘和渐进下跌的。
3,一二线的重点大城市,正在加大虹吸力度。
一线城市的深圳和上海,已经开始淡化所谓的耕地红线限制。
而一二线城市的广州、福州、南京、青岛等,则开始大幅放宽落户政策(西安等早已启动)。
这两者,未来将推动重点大城市对三四五中小城市资源(包括人口、资金、产业等)的抢夺。
当然,也有赋能的,但纵观全国,具备向周边中小城市赋能、而非虹吸的大城市,我早就讲过,应该仅有深圳和上海。
往后5年,
对于重点大城市,
2021,或许是房价最低的一年。
往后5年,
对于大多数中小城市,
2021,或许又是房价最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