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重回前十,稳健派集团走上“冲锋路”_

规模重回前十,稳健派集团走上“冲锋路”

来源: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从去年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政策、银行贷款集中度管理到今年上半年的集中供地政策,银行端、土地端联合发力,房企走向进一步分化的十字路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健

规模重回前十,稳健派集团走上“冲锋路”
规模重回前十,稳健派集团走上“冲锋路”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从去年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政策、银行贷款集中度管理到今年上半年的集中供地政策,银行端、土地端联合发力,房企走向进一步分化的十字路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健经营”成为行业共识。不同的是,有人减速求稳,保的是现金流和利润;有人则追求稳中求进,欲抓住机会弯道超车。

  重回行业TOP10的集团显然属于后者。

  日前,集团发布2021半年度财务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42.74亿元,同比大增72.45%;同时,企业签约销售金额1628亿,同比大增60%,位列内房企销售排行榜第10位。

  财务稳健,投资发力

  根据克而瑞统计,2021年1-6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业绩同比增36.7%;同样,地产10强前6个月累计增长25%.

  因此,在上半年调控趋于精细化以及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销售规模超过60%的增幅显得极为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规模上的高增长并不以高杠杆位前提。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44%,净负债率为69.59%,现金短债比为1.19,各项财务指标继续保持在“三道红线”的绿档水平。

  而事实上,“平衡发展观”正是一直以来所倡导的。若将时间线拉长,从2016年行业正处于高增长“黄金年代”的时候,的三项核心财务指标就从未越界,且表现得比如今更为稳健。

  观察者网查阅过往财报发现,2016年末企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7.9%,净负债率为28.4%,现金短债比为2.47。其后虽然杠杆每年都略有增长,但从未踩线,至今年中期已连续5年居于“绿档”。

  以至于有行业人士认为,作为过去“招保万金”时代的龙头房企,之所以规模失速与其没能及时加杠杆,长期保持过于谨慎的财务政策直接相关。

  而如今,当行业重新洗牌,众多房企苦于“三道红线”纷纷收缩战线的时候,就到了以为首的“稳健派”发力期。

  凭借4.65%较低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以及标普BB、穆迪Ba2等长期向好的信用评级,金科在上半年激烈的土地市场竞争中可谓风光无限,其实际出资金额甚至超过中海、龙湖等传统10强房企。

  财报显示,今年1-6月,累计新获取土地81宗,新增了约1247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同比大增92.14%;总投资额约924亿,同比大增53%;权益投资额约411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公开市场拿地的平均溢价率13.88%,新增土储中一二线城市占比59%。

  而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凸显野心,拿地金额持续上涨。

  数据显示,2016年企业拿地投资金额399亿元,到2017年,该项数字已猛增到1004亿,2018年为1000亿,2019年1200亿元,2020年达到1350亿。

  截至2021年中期,集团土地储备累计达到6729万平方米,其中71%为一二线城市,为企业未来在规模和业绩上发力奠定基础。

  利润下滑,欲以速度弥补?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企业在营收和销售规模大增的同时,企业盈利能力反而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对应整体毛利润为60.8亿元,毛利率17.36%,同比下降19.32个百分点;对应净利润28.99亿元,同比下降38.6%;净利率8.46%,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25亿元,同比下降38.79%。

  其中,作为最核心业务的房地产开发板块结算毛利率为 14.25%,同比大幅下降25.35个百分点。

  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一方面与近年地价占房价比重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与本期结转结构有关,部分低毛利项目集中交付结算影响了整体毛利率。由于本期毛利率下降较多,同时受到年内结转节奏不均衡的影响,引发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

  补充道,预计下半年待结转货值充裕且毛利率水平较上半年有所提升,全年结算收益预计较上年有一定增长。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受到销售与回款方面众多压力的影响,上半年房企利润率下滑现象十分普遍,但降幅如此之大的企业却并不常见。

  其背后原因除了企业所说的项目结转节奏不均衡之外,或许与大力开展合作开发模式也不无关联。

  有分析人士向观察者网指出,房企合作开发的优势,既可以缓解资金压力、降低投资风险,又可以快速完成规模扩张和城市布局。不过,大量合作开发也会给项目管控造成压力,更为危险的是,可能造成少数股东权益大涨,从而损害企业股东利润。

  从新增投资来看,在上半年新增的81宗土地中,集团权益拿地金额411亿元,仅占总投资金额的44.5%。即权益占比不足一半,这也意味着未来这些项目开发结转之后,项目利润将有超过半数被其“合作伙伴”所分润。

  而在上半年经营数据中,少数股东损益为10.75亿元,占到企业净利润的37%,即合作方分走了企业近4成利润。

  不过,亦有自身投行人士向观察者网分析称,大规模拿地,加之合作模式扩充规模,不难猜测企业的战略意图,应当是打算以高规模和高周转来弥补利润率下滑带来的损失。毕竟资本市场所看中的还是股东利润净值,只要规模足够大、且周转的足够快,哪怕利润率有所下降,仍能保证股东利润额正向增长。

  同时,该人士指出,目前包括中海、招商、保利等大型央企都在尝试这一策略,而同样具有国资背景、资金成本有优势,因此只要保证足够的财务安全边际及房屋质量,就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可能。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cnipay.com/news/5136.shtml

上一篇:9月合约物业销售额按年升12% 首9月累计销售2013.03亿下一篇:规模重回前十,稳健派集团走上“冲锋路”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行业新闻

友情链接: 0 0 0 0 九酉 0 就游绘 0 0 0 思集 0 0 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