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是中华老字号的著名菜品。的涮羊肉具有选料精、糖蒜脆、调料香、火锅旺四大特点,蜚声中外,历史悠久。对羊肉的质量,从羊的产地、种类、羊龄到用肉部位都有严格
非遗时光|百年老店的传承之道
涮羊肉是中华老字号的著名菜品。的涮羊肉具有选料精、糖蒜脆、调料香、火锅旺四大特点,蜚声中外,历史悠久。对羊肉的质量,从羊的产地、种类、羊龄到用肉部位都有严格的规定。其涮羊肉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吃起来不膻不腻、味道鲜美。
2008年,“涮羊肉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涮羊肉制作技艺
涮羊肉算得上是北京的传统美食了。过去天儿一冷,不少人就支起铜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着烧饼涮上羊肉、豆腐、白菜,吃上一顿暖心的饭。
现如今,涮羊肉的形式多种多样,锅变了,菜品多了,甚至还登上了美食网站的热搜词。要说在众多的店铺中哪家有名气、人气旺,百年老店“”算得上一号。
涮羊肉制作技艺
手艺是自己的身份证
来自北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陈立新,是这门手艺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1971年参加工作后,陈立新专门从事涮羊肉的加工制作。他曾在许多招待外国元首的涮羊肉宴会上负责肉片切制工作。1974年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时,陈立新和的师傅们更是工作了三天三夜,让1000多名运动员吃上了涮羊肉。
陈立新说,手艺是自己在这行里的身份证。“不管是一般客人还是国家首脑,都是我的服务对象。过去的堂训说,能到咱们店里站一站的是有缘分的人,能跟咱们店里坐一坐的是看得起咱们的人,能在咱这里吃饭点菜的那是照顾咱的人。对支持咱的人都招待不好,这个字号早晚都得倒。”
本着这条堂训,的师傅们秉承着传统技艺,保留着老口味。见到陈立新时是下午4点,按理说还没到饭点儿,可饭庄新东安商场总店里,一半的桌子都已坐满了。店门前的一口“大铜锅”人气也很高,时不时就有游客和它拍照。或许这就是百年老店的魅力。
1903年,的老掌柜丁德山在东安市场起家。最开始只是一家名叫“丁记粥摊”的小店,专卖玉米面贴饼子和小米粥。由于店从东边进京做买卖,老掌柜的母亲又期盼能够顺顺当当,因此给店起名叫“”。
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粥棚也被烧毁。重建后,老掌柜想添一些老百姓喜欢的、上档次的美食,就把当时已经卖得很红火的火锅引到,经营起涮羊肉的生意。
陈立新说:“过去说‘立冬不砍菜,必定要受害’,冬天老百姓家里都是些白菜萝卜,得配着荤腥才好吃,所以家家都有火锅,用肉汤来煮白菜炖萝卜。是清真饭馆,所以涮食的主要品种就是羊肉。”
涮羊肉肉嫩、味美,在老掌柜丁德山看来,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
他不惜用重金挖来当时正阳楼饭庄的名厨郑师傅,对羊肉的产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做了一系列的规范,并沿用至今,成了的生意经。
手艺传承是重任
陈立新1971年加入,师从切肉技师何凤清。“师傅当时就跟我说,没有什么神秘的,天天按要求去做,时间到了,功夫就自然成了。”
陈立新回忆:“有一次很多人排队,我一看人这么多就着急了,想着赶紧切,切完之后多卖几盘,多供应几个客人。师傅休息回来,一瞧我已经切出六七盘肉了。他看了看我切出来的肉,然后说‘客人排队是冲着咱们手艺来的,你这么粗制滥造,还有人排队吗?’我当时还不服气,后来一悟,真是这个道理。你的手艺达到一定水准,慕名而来的客人就多,如果你这么粗制滥造,客人也就不买账了。”
陈立新将这些话记在了心上,也把当年师傅对他的教导传给了徒弟。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成立了大师工作室。现在,工作室已经培养了30多个徒弟,分布在各家直营店、连锁店。
“前面有100多年了,后面还有几个100年呢,不能到你那儿就断了档,培养接班人是很重要的任务。”陈立新说。
如今,在陈立新的调教下,一部分徒弟已经出师,成为工作岗位中的骨干。入行40多年,陈立新用“学无止境”这句话鞭策着自己,也教导着徒弟,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