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品牌营销都知道这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广告语的精髓。 也就是说广告不仅要求口语化,还要顺应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这便是“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那你就是什么”。
从聊聊广告语
“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品牌营销都知道这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广告语的精髓。
也就是说广告不仅要求口语化,还要顺应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这便是“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那你就是什么”。
其实我们都知道,品牌营销就是一场认知战,要想赢得市场,首选占领用户思想,没有空白市场,但是有空白的认知,消费者认知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
比如农夫山泉的成功,在于它抢先把“有点甜”的标签跟自己划上等号,几乎所有看过广告的人,都能下意识的说出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 ;再如奔驰创造了乘坐舒适感的认知,沃尔沃在消费者心目中种下了安全的认知。
然而,我们餐饮的头部品牌——,却不是这样。
几乎绝大部分人只要一说到,首先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基本都是“服务”。
但是我们来看它的广告语,不管是早期的“来自四川的火锅,好火锅自己会说话”,还是后来的“一起嗨”,都从未提过“服务”二字。
而对于“服务”的传播,重点是在软广上(包括公关)早期的微博段子,后来的公号文章,或者是现在的抖音视频、直播等等。
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最大的特点直接写在硬广上,而要通过软广的形式去传播呢?
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般来说,硬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极短时间内(比如15秒),给受众强行灌输一个必须购买的理由或动机。
就比如王老吉之所以为客户灌输“怕上火”的认知,其背后的原因是品牌将产品卖点与消费者上火的需求相结合,让品牌融入到上火的消费场景中,通过营销策略占据了“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品牌定位,成功建立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认知。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只要有消费者有“怕上火”的需求,红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而软广,它并不是一上来就介绍产品,而是找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切入,然后再想办法植入产品。
比如前几年特别火的咪蒙公众号,她的软广就是毒鸡汤也好、争议也罢,通过一个话题引出产品特点,内容让读者愿意读、感兴趣,从而关注产品认知产品。
说回,为什么它不在硬广上强调自己的服务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享受优质服务”并不是吃火锅的主流动机。
一般来说,火锅凭借两个方面吸引消费者。一是汤食材的鲜香,可以解馋,二是氛围得当,方便社交 。但是为了和其他火锅品牌打出差异化,在做美味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服务上。设想谁会因为服务人员特别热情周到,就自己一个人去吃火锅呢?还是说有人会单纯为了做个美甲,擦个皮鞋去吃火锅?
所以在硬广上,将宣传的重点无论是放在“好火锅”上还是“好氛围”上,都是相对正确的选择。
而软广就不一样了,由于服务的确非常到位,甚至都到了出乎意料的程度,所以它的确能成为有趣的话题,能成功引起受众兴趣,并让他们在这些话题和故事中,了解和喜爱这个品牌,
譬如曾推出了一支超级暖心的广告短片——《小情绪之白领篇》。故事讲述一名都市白领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不顺和小情绪,比如找不到U盘,被书本砸中额头,台风下雨停电等等问题,但是这些“情绪”最后都被一碗自热火锅所治愈。
没有多余的台词文案,也没有过多的精彩剧情的演绎,这支广告短片用最真实、质朴的方式,最诚挚的情感,将对都市小白领这一群体的关爱之情宣泄了出来。用细微之处的刻画,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并搭建起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这点来看,的情感营销做的是非常走心的。
一个品牌可能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点都适合放在硬广上说。
一般来说,硬广由于很受时间(15秒以内)和空间(平面广告)的限制,要求内容必须非常精简,因此它们大部分都是以「短小的口号」为核心。
而短小的口号很难具备超强的自传播力,所以硬广必须要能传得快,才能有效果, 也才会有甲方愿意付钱。
那么怎么才叫传得快?就是我今天给钱,你明天就要保证曝光量。然后通过多次重复传播,让受众记住这个口号,这就算达成目标了。
从这角度上来看,“服务” 是不太适合用来做硬广,要么理解太抽象,要么场景太单一。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假如广告语改成“,服务好”,这里的“服务”就是个非常抽象,且非常同质化的概念,什么叫服务好?怎么的服务才叫好呢?这个广告太不具体了,没有任何记忆点。
如果说要把它变具体呢?比如“吃一次火锅,享百次服务”,或者更过分的“一个人吃火锅,也不怕寂寞”。这也许会吸引一部分人,但是更多的是又加剧了之前说的那个问题——很少会有人因为想体验服务(尤其是某一项服务),所以想去吃火锅,这无法成因消费的动力。
另一方面,将“服务”直接说在硬广上,还会造成“刻意服务”的嫌疑,让顾客觉得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套路,从而脱离了服务的核心——真诚,让顾客会从心里上产生反感。
但软广效果就不一样。
因为很多情况下,软广都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去讲故事,所以就不太会有“刻意服务”的嫌疑,反而会是锦上添花的效果。
譬如抖音上火的底料的N种吃法,像在虾滑中拌入鸡蛋,味道更佳爽口嫩滑;在清水锅中加入米饭和鱼肉,煮成一锅粥;用的黄瓜和佐料,凉拌成一份拍黄瓜等等,吸引了众多的网络红人们纷纷来“打卡”,让俨然成为了网红圣地,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个广告效果不仅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间接吸引更多的人。
刚才我们说“服务”不适合用来做硬广。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另一个现象:与肯德基、麦当劳、真功夫等不同,其实本身就很少在大众媒体做硬广。
我们不难发现,的硬广基本只存在于一个地方,那就是门店附近的实体广告牌,或者有时就只靠自己的店招。
为什么很少在其他地方做硬广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火锅品类的消费频率天然较低,而高频集中的硬广对其生意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快餐品牌就不一样了,它的消费频率是很高的,很多人天天都要吃快餐,这种就很适合通过硬广去不断地刺激消费,但是再多的刺激消费,也不会让你天天想要吃火锅。
上文提到:硬广的特点是“传得快”。
其实它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消得也快”——假如停止投放广告,品牌很容易被消费者遗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即使已经做到市场第1的位置,也一直不断打广告。
而软广呢,它最大的特点是“传得久”,也许今天发个软广只有1万人看,但因为它好玩有趣,是个谈资,人们自己就会对它进行二三四五六次传播。几个月后,了解这个软广的总人数很可能超过百万,当然这个效果的前提是内容好。
所以对来说,选择这种相对“细水长流”的宣传方式,也是个明智的选择。
说到这,你也许会问:
你说火锅消费频率低,所以不适合做硬广,那汽车的购买频率更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汽车广告呢?
这里的不同之处是在于:首先是车企更有钱(世界500强中,最大的车企能排第8位,而最大的餐企只排到420位)。另外,汽车广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销售,而一般是新品发布通告,或者是纯粹的品牌广告。
是的,打广告的目的其实可以有很多,并不是每一个广告都要为销量负责。
说个极端案例:之前有家公司为了能继续融资,就专门在投资人每天必经的路线投广告,至于广告的内容,当然是投资人爱看什么就写什么...
目前的广告语是:一起嗨,。
这到底是不是一句好的广告语呢?
单从文案的角度来看,其实它并不算好,因为当人们在生活中提到的时候,基本没人会说这句话。而一个好的广告语,要么是直接来自消费者,要么是设计出一句话,能让消费者自己去说,就像脑白金一样。
虽然文案的创作者希望营造出吃火锅很嗨的感觉,但从实际来看,所谓的“一起嗨”并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当人们想“嗨”的时候,一定不会有人想到火锅店。
其实,以目前的规模,以及火锅品类大概的发展来看,其广告语的作用可能更应该是:不断强化领导地位。
毕竟,除了业内人士,还真没多少人明确知道:原来就是排名第1的火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