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扶贫:从远离贫困到提升自我价值_

硬核扶贫:从远离贫困到提升自我价值

来源:

     资料图片   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

硬核扶贫:从远离贫困到提升自我价值
硬核扶贫:从远离贫困到提升自我价值

  

  资料图片

  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进入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开始吹响“冲锋号”。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在这加速脱贫的事业中,民营企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们在这场攻坚战中并没有畏难,勇往直前冲在扶贫一线。

  以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为例,它发动全集团的产业力量、岗位资源和人才技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累计投入超过67亿元,积极开展“党建扶贫 产业扶贫 教育扶贫 就业扶贫 ……”等帮扶举措,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在实践中探索出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明确“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的定位。为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探索形成了“4 X”扶贫模式。“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在甘肃东乡、四川大凉山等地,4种扶贫模式各自因地制宜,积累下宝贵的成功经验。

  祁光祖:

  退休书记“不甘寂寞”的退休生活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作为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东乡县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河滩镇祁杨村,退休书记祁光祖在村民心中有着很高威望,被推荐成为了河滩镇祁杨村的“老村长”,这两年里,老祁与在东乡县驻村的专职扶贫干部们到家家户户走访调研、宣贯政策、防疫防控、慰问贫困户、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核查等工作。

  谁家孩子上学困难了,谁家积压的农货愁出售了,都有他忙前忙后帮着张罗想办法的身影,赢得村里乡亲们的一致称赞。2020年4月初,在集团开展的“百日攻坚”活动中,祁光祖积极投身其中,散发退休老党员的余热,关怀村上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众,为他们解决问题;发挥自身40年老支书的号召力,提升村里的公共卫生环境提升。不仅如此,“不甘寂寞”的祁光祖还组织联系甘肃省老教授协会的农行专家,前往村里开展花椒种植的科普讲座,今年,祁杨村的花椒大丰收,老祁站在田里,笑眯了眼。

  牧羊人马大五德:

  专业运营让产业脱胎换骨

  要实现长期稳定增收,东乡当地的产业也是关键。聚焦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三大产业”,依托专业化的消费扶贫运营主体碧乡农业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帮扶,在农产品供应水平质量和市场端销售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东乡县各运营主体的市场经营能力,强化合作社带动能力、延长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使广大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马大五德是布东乡县楞沟村的村民,今年39岁。为了生计,17岁就跟着父亲离开了村子,在河西走廊一带帮人养羊。前几年,在外漂泊多年的马大五德决定回家创业,筹建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儿时梦想“建一座养殖场”。但马大五德很快发现,养殖合作社缺乏科学的运营、成熟的技术以及销路,产销都不如人意。

  2019年,养殖合作社与集团合作共建“产业扶贫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集团予以养殖技术、品种改良以及销售方面的支持。“2016年-2018年,合作社每户分红800-1000元。成为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后,社员的分红翻了一番。”

  为进一步提升东乡羊肉品质,加大帮扶力度,联合省内龙头企业助力东乡羊产业发展。优选来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羊苗,严格按照甘肃农大马友记教授团队制定的养殖标准,由专业牧羊人用绿色天然饲料精心喂养,同时全新升级羊舍建造漏粪板,提供更加生态环保的饲养环境,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出品的东乡溯源羊肉品质更胜一筹。

  马大五德说,“我们改变了传统饲养方式,现在的羊舍更现代化、标准化、高科技,而且更加的环保。”在家门口办养殖场,带领村民一起致富,马大五德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

  大山里的职业学校:

  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

  在东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教育是比金钱和土地更珍贵的奢侈品,男孩子结束义务教育阶段,16-17岁就踏上了打工之路,由于沟壑纵横,路途遥远,很多女孩子能读到小学二年级,已经是“高材生”。

  如何在大山里既让学生掌握就业一技之长,也能让他们延长教育阶段,增强素质,是当务之急。

  2020年7月,甘肃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揭牌并正式招生。这是由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3亿元建设的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用地面积152亩,建筑物包括1栋连廊式教学楼、1栋综合服务楼、1栋食堂、3栋学生宿舍楼、1栋教职工宿舍。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校方把真实的地铁购票机、过闸机、地铁票等全部搬进实训室,务求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据介绍,学校为开设6个专业的实训室,已投入600多万元。

  学校坚持教育脱贫的追求,“以育人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以质量为生命,以就业为导向,以扶贫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德才兼备、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培养目标,计划三年内招收2000名学生就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掌握安身立命的就业技能。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3人,首届学生超过500人,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汽车美容与装潢、物业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6个专业。其中教师42人,同时拥有企业工作经验与教学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21人,占教师总数的50%,能在指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经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顺利走向社会。

  粤菜师傅曲木子果:

  就业扶贫助力永久脱贫

  除了建设学校,还在顺德开设了66期“粤菜师傅”培训班,吸引广东、广西、四川等14个省份3337人参与,11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

  在四川大凉山,积极组织昭觉县三河村和署觉洼五村贫困户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帮助贫困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并推荐其就业。目前共组织了3期,合计培训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以上,学员就业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和顺德厨师学院的渠道举荐合格的毕业学员去广东就业,学院薪资相对较高,可保障贫困户稳步脱贫。二是通过帮助其就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学员,帮助其开立饭馆,提供设备,提供创业指导。三是在的旅游扶贫产业就业。

  曲木子果是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曾经在深圳电子厂务工,听说村里在做乡村振兴,就辞去了工作,一心想投入家乡的建设。她参加了在昭觉县举办的粤菜师傅培训,学会了80道菜的制作方法,她说:“结合学习,想改良彝族餐,发展特色餐饮,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中国的脱贫扶贫攻坚战是人类历史里程碑式的篇章,走出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在每个扶贫人活跃的角落里,他们总能用信念与智慧,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经过三年的思维转变,不但离经济贫困越来越远,还期待着更有趣,更有想法的生活方式。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cnipay.com/news/8139.shtml

上一篇:收购恒大持有的穗华置业49%股权下一篇:硬核扶贫:从远离贫困到提升自我价值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行业新闻

友情链接: 0 就游绘 0 酒友会 酒友 久柚绘 酒友 久柚绘 0 酒友会 0 语识 就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