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19日,集团多支债券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一度触发临时停牌。这次债券的价格波动原因极其诡异,从公司基本面上,投资者可能完全无法理解:1-9月实现销售163
债券暴跌的真实原因找到了!
10月17-19日,集团多支债券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一度触发临时停牌。这次债券的价格波动原因极其诡异,从公司基本面上,投资者可能完全无法理解:1-9月实现销售1630亿元稳定在行业前七,相比同行销售表现整体要好;10月13日刚刚提前偿还了28.4亿元公司债,2022年已无到期公开债务;到今年上半年末公司账上还有货币资金648亿元,可支配资金比例超过70%,三道红线指标继续稳居绿档。在这样的基本面下,债券为何还会遭遇恐慌性的抛售?
面对这一异常现象,市场目前主要有两点猜测。一是作为最早一批的中债增试点房企,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发成一笔"示范债",公司的融资现金流可能有问题;第二,质疑因为合作项目的存在,可能存在隐形的表外债务,类似于旭辉。而表外负债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风险。
我们逐条分析这些猜测是否成立。首先第一点,企业发债融资需要动机,这个动机或者是能带来企业迫切需要的现金流,或者是再融资的资金成本足够低,可以通过借新还旧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作为中债增担保首批试点房企,毫无疑问有资格也有能力通过中债增担保进行发债融资,但有足够的融资动机吗?公司公告披露的是,截止今年上半年末,公司账上还有货币资金648亿元,可支配资金比例超过70%,对于现金流的需要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迫切。而且根据的最新公告,2022年还获得了银行新增授信额度超过200亿,银行方面的融资渠道看起来也是畅通无阻的。
没有明显的动机,那中债增的融资成本能吸引吗?从此次中债增担保名单企业已成功发行的债券来看,票面利率区间居于3.2%-3.33%之间,票面利率看似不高,但外界忽略了其中的担保措施成本。在考虑反担保措施及担保费的情况下,实际的融资成本显然要高于票面利率。而且,作为发债条件,发债主体需要提供足够的抵押物给中债增,条件是比较苛刻的。显然,在考虑实际的额外费用、反担保措施条件,以及对比小公募、开发贷等其他融资成本的情况下,中债担保发行的必要性有待斟酌。根据中报,截止上半年末,的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低至4.54%,和一众央国企都有的一拼,从融资的迫切性、融资成本来看,大家认为当前有通过中债增担保进行发债融资的动机吗?
第二点,关于的隐形表外债务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风险。事实上,在今年8月初召开的投资者交流会上,管理层对合作项目和表外负债的情况有过专门的解释:公司表外项目只做开发贷,不做信托融资,表外融资用途专一,抵押物充分,风险可控。即便说管理层的话不可全信,那也可以看下1-9月的土地投资情况:截至9月底,公司共新增土地储备17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20亿元。公告的数据不会骗人,现金流有危险的企业顾及当下已经很难,是没有余力投资未来的。
那么即便拥有安全的基本面,为何的债券还会遭遇这样的恐慌性抛售?这个问题如果从公司基本面上都找不到答案,那答案很可能在债券的二级市场上。复盘可以发现,10月17日开始,境内债的交易中,卖盘明显居多、买盘较少,结果导致了卖盘砸盘速度快、威力大,而且交易量不大,不少都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的成交单,导致价格大幅震荡。17日晚间,发布了近期经营情况公告后,18日就有大量机构聚集低价买入,18日下午至19日,盘中的卖盘和买盘比重已经基本持平,债券价格也趋于平稳。截止19日收盘,“2101”涨超33%,“1801”涨近7%。
所以,究竟是惊慌失措的踩踏,还是有人故意为之、从中渔利?懂得人,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