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季度,累计销售额达到597.5亿元,同比实现正向增长,是TOP15房企中,是唯一一家实现正向增长的民企。 近期,又被“20余天斩获7宗地”的热门话题刷屏
90亿连斩7宗地!要抄底了么?
2022年第三季度,累计销售额达到597.5亿元,同比实现正向增长,是TOP15房企中,是唯一一家实现正向增长的民企。
近期,又被“20余天斩获7宗地”的热门话题刷屏。
9月23日,在北京、合肥同时拿地;9月27日上海拿地;10月13日又拿下合肥肥西地块,同时拍下泉州晋江最大商住地块,10月14日西安拿地。公开市场之外,还以并购方式权益100%获取昆明地块。
“不拿高价地、不拿高溢价地块、不拿地王,土地成本要在可控范围内”是拿地的原则。这也是多年来坚持的“优土储”战略,量入为出,稳健拿地。
为何近期如此高调拿地?我们一起来看下2022年在时间节奏、城市布局、权益占比、储销策略、销售趋势等方面的特点。
1
时间节奏:9月权益拿地金额最高,
10月有望再创新高
在销售回暖的同时,在9-10月相继在北京、昆明、合肥、上海、西安、泉州等地扩充优质的土地储备。
图表1:2022年1-10月权益拿地金额与环比趋势
数据说明:2022年10月份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
数据来源:公告、公开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如图所示,2022年1-10月整体拿地情况较为曲折波动。主要基于今年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坚持投资纪律,量入为出开展拿地,在土拍市场表现趋于谨慎,均以合理的价格补仓。
今年的2月、5月、8月拿地相对较少,权益拿地金额不到10亿元。1月、9月、10月权益拿地金额在今年单月中属于前三。
1月,虽然环比下降44%,但权益拿地金额在今年排名第二。
2月,权益拿地金额环比再降。主要由于2022年开年土地市场供应收紧,供地量呈现“二连降”趋势。所以2月拿地相对谨慎,仅在长沙独立拿下芙蓉天街1宗优质地块。
5月,只拿下1宗北京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地块,权益占比35%。
6-7月,随着6月份销售回暖,7月份开始恢复拿地。
8月,房地产销售市场再次下滑。仅在苏州拿1宗地权益占比70%,权益拿地金额是今年最低。
9月,拿地积极性相较前5月有明显回升,权益拿地金额是今年最高,环比上升740%。
9月以来,多地政府加快步伐,从下调贷款利率、换房个税优惠等多个维度,出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土地市场的表现也更为积极。
9月23日,北京第三轮集中土拍,民营企业只有一家拿地6.9万平,成交额23.1亿元,楼面价21949元/平方米。
9月23日,合肥第三轮土拍,以11.87亿拿下合肥经开区地块。20天后,在又看上了合肥肥西地块,最终以14亿收入囊中。
9月27日,上海第三轮集中土拍,同样作为独立拿地民企的典型代表,以15.4亿溢价率7.54%,拿下上海松江区2.7万平宅地。
10月仅过半,又相继在合肥、泉州、西安等地拿地。10月权益拿地金额第三,仅次于9月和1月,10月底拿地面积和权益拿地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在时间策略上,毅然成为了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土拍中民企的绝对主力,有赶在年底抄底的趋势。
2
城市布局:重仓杭州、合肥、北京
在投资策略上,的拿地法则是不拿地王,不拿高价地。始终坚持保持毛利率约25%,净利润率10%以上的原则。
图表2:2022年1-10月在各城市拿地情况
数据说明:2022年10月份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
数据来源:公告、公开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如图所示,今年重仓杭州、合肥、北京。
合肥是拿地面积和数量最多的城市,成交额排第二。在合肥共拿下5宗地共38.6万平46.6亿元,平均楼面价8875元/㎡。
杭州是拿地成交额最高的城市。在杭州共拿下2宗地成交额55.1亿元,平均楼面价14392元/㎡。由此也可以看出,2022年拿地更侧重于二线城市。
北京是拿地平均楼面价最高的城市。在北京共拿下2宗地,平均楼面价27319/㎡。
5月只在北京拿地就能看出对其重视,尤其在北京第三轮土拍,又是唯一拿到地的民企,联合拿下北京顺义区一地块,权益建面10.5万平,权益金额23.1亿。
图表3:2021-2022年投资比重分析(按城市等级分类)
数据说明:2022年10月份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
数据来源:公告、公开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2022年1-10月,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投资比重均有所提高,一线城市上升6.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上升11.9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下降14.6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这两年新增土地重心都在一二线城市,2021年一二线城市投资比重达81%,2022年一二线城市投资比重达96%。
从投资片区来看,2022年在集中供地时,大多选择城市核心区或成熟区的地块,近郊的区域很少参与。
例如,在20天的时间内就将合肥2宗热门土地收入囊中,合肥作为集团深耕高能级城市的战略重镇,也一直在销售成绩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另外,还在昆明、苏州、南京、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都有重要布局,其成交的平均楼面价均达到1.1万/平方米以上。
以上说明,在行业下行期,的投资策略是,根据市场动向适时降低拿地力度,投资更加聚焦核心城市。
综合楼面价来看,选择性的投资高能级城市的价值区域,其土地成本较为合理,预计给未来2-3年的盈利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2年最后的两个月,有望继续提升拿地强度,享受低溢价行情。
图表4:2022年1-10月投资城市平均楼面价
数据说明:2022年10月份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
数据来源:公告、公开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3
权益占比:权益比72%,大幅回升
图表5:2019-2022年拿地权益占比
数据说明:2022年10月份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
数据来源:公告、公开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计算公式:拿地权益比=权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如图所示,2022年拿地权益比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与2020年和2019年在同一水平。2022年1-10月拿地总建筑面积358.4万平,权益建面259.5万平。
从拿地宗数上看,2021年,拿地95宗,有61宗是100%权益,有34宗是合作拿地,的联合体大多是地方平台公司或是国企背景。
2022年1-10月,拿地28宗,独立拿地仅8宗,联合拿地20宗,合作策略还是选择与地方平台公司或国企背景合作。
总体来看,2022年联合拿地的比例在上升,但是权益比在下降。
采用这种合作策略,一是,可以降低资金投入,从而分摊风险;二是,可以降低城市的进入门槛,以此获得更便宜的土地;三是,国企融资成本相对更低,在当地信贷额度和回款方面能得到更多支持。
本身拥有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与产品溢价能力,与国企合作,大概率能实现共赢。
按照往年的拿地套路,年底会发力联合拿地,以底价成交居多。
4
储销策略:上半年销售面积下滑明显,
基本暂停拿地
2022年,整个房地产行业整体投资力度都大幅缩减,房企拿地更趋谨慎。
今年的拿地增量并不是特别多,在应对行业整体销售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保持了储销总体均衡。
图表6:2021年1月-2022年9月新增土储与销售面积
数据来源:中指、公告,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2021年全年累计新增土储面积980万平方米,1-9月累计新增土储面积742万平方米;2022年1-9月累计新增土储面积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
2021年全年累计销售面积1709万平方米,1-9月累计销售面积1283万平方米;2022年1-9月累计销售面积6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
2021年拿地高峰期是4月、5月、6月、9月、10月;2022年整体低量拿地,1月、3月、4月、9月为正常拿地,其他月份拿地较少,如2月长沙、5月北京、8月苏州都只拿了一宗地。两年之中,4月、9月为相同的拿地月份。
2021年4月、9月、10月的当月新增土储都超过了其销售面积。而2022年每个月的新增土储均未超过50万平方米;1-7月的销售面积同比减半,8-9月销售面积同比持平。
5
销售趋势:8月首破200亿,销售有所回升
202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剧,成交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
图表7:2021年1月-2022年9月销售金额趋势对比
数据来源:公告,爱德地产研究院制图。
如图所示,2021年,各月销售金额环比波动走势幅度相对较小,3月、5月、8月、10月、12月是小高峰。2021年12月环比达到年度高峰。
2022年1-9月的整体销售走低,不及2021年。2022年8月销售金额223亿同比上升11%。
受行业因素影响,上半年各月销售非常低迷。从6月份开始,回升较为显著。8月份和整个第三季度实现了同比正增长,期待10月销售小高峰的再次出现。
总 结
在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各家房企销售业绩仍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一直稳健的财务报表也是其拿地的底气。
2022年上半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1%,净负债率为55.3%,在手现金869亿,现金短债比超3倍,三道红线指标持续优化。
始终保持理性的投资策略,对未来市场能够及时做出的投资判断和有效反应。
《
看这位资深地产人创业一年来的万字思考
》
《
千万别产能错配,否则今年业绩将会付诸东流!
》
《
承包人如何让甲方及时给付工程款?
》
《
41家城投商票逾期(附名单)
》
《
移情别恋了!房企推出白名单了!
》
《
冬天来了,地产春天还会远吗?
》
《
看了万科的直播卖房,我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