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现供职一汽-大众,曾通用工作四年。我已经用实际行动做了选择。 在18年之前,说是国内车企的龙头恐怕无人质疑。 那时的手捏大众、
和一汽你会选择哪个?
利益相关:现供职一汽-大众,曾通用工作四年。我已经用实际行动做了选择。
在18年之前,说是国内车企的龙头恐怕无人质疑。
那时的手捏大众、通用以及通用五菱等一票走量合资车企,旗下自主品牌名爵、荣威、大通个个都争气,同时扶植的供应链企业在业内也是响当当,比如联电。
那时的一汽手中的合资牌只有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还算亮眼,其他的一汽马自达和一汽通用(可能都没人听过)都不算混的好。自主品牌就更不用说了,红旗一年销量不过千,奔腾的销量早就一泻千里。
那时的趾高气昂,那时的一汽垂头丧气。
那时知乎上的氛围也是以喷一汽为主,一汽就是汽车圈的“国足”。
带大家回忆下当时知乎上关于一汽的讨论。
第一例
如下是一个与一汽不相干问题下某个高赞回答对一汽的影射。
以北方某城市为主的国字号,包括各种中字开头的研究所,仗着级别高,每年以申报各种技术奖项、参加研讨会、评职称、阅兵露脸为乐,这么多年没造出几部像样的车。在知乎上我唯一一次挂人就是因为这人毫无底线的踩一汽,毫无原则的舔。回答者已经匿名。
我也“出离愤怒”了一回。
一片云:国产电动汽车为什么干不过特斯拉?第二例
问题:红旗销量为什么不堪?(17年4月)
问题问的很直接,使用了“不堪”这样的词描述红旗的销量。17年我没敢回答,两年后我才敢在这个问题下写下回答,吹嘘了一下H5和HS5。
一片云:为何红旗轿车发展得如此不堪?第三例
问题:如何看待一汽获得万亿授信?(18年10月)
一汽获得各家银行授信万亿,并不意味着贷款万亿。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问题下各种冷嘲热讽。央企的身份反而成了被加倍嘲笑的点。在人们眼中一汽是“汽车界的阿斗”“汽车界的国足”。
如何看待一汽被多家银行联合授信10,150亿人民币?第四例
问题:红旗会是昙花一现吗?(20年1月)
这次使用“昙花一现”这个词明显好于“不堪”。既肯定了红旗取得的成绩,又表达了对于红旗长远发展的担忧。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也是表示不看好,很多人认可换了领导,红旗就是昙花一现。
一片云:红旗汽车会是昙花一现吗?第五例
问题:如何看待红旗H9的自燃?(20年9月)
这个问题下对红旗表示质疑的答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攻击,包括想说几句公道话的我。我这个回答下的评论区里有几个非常“激愤”的朋友说我“久跪生根”“不配代表一汽”等等。
到这时我不知该替红旗拥有这样的群众基础高兴亦或是担忧。
一片云:红旗H9在试驾过程中自燃,有可能是哪些原因?第六例
问题:如何看待降薪?(20年3月)
这里我没有提去年的热搜“帕萨特中保研成绩”,因为我觉得这不是压垮口碑的稻草。而年初关于降薪有多个问题,也被扣上了“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帽子,一朝降薪,口碑扑街。
一片云:如何看待集团各公司降薪?
以上六个问题,可以看出一汽因为红旗销量的节节攀高,口碑发生了逆转。因为疫情期间降薪被喷的体无完肤。
看下今年销量统计,系车企实在是惨。
错了吗?一汽对了吗?
之前看《乡土中国》中有个观点我非常认可:任何讲究效率的团体,一定是排斥私情的。因此豪门多恩怨,帝王多薄情。
企业和公司制是现代社会效率的代表,因此企业一定是摒弃私情的。而口碑的产生是感性的,是包含“私情”的。
而央企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又不能完全摒除私情。
为了企业利益,降低员工薪资待遇,从企业效率角度讲没做错。但从私情角度讲,它必定有损于口碑。
如果是10年前,哪怕5年前,我都会推荐选。
那时候SVW和SGM常年霸榜Top2,那时候上海房价2-3万一平,那时候汽车制造业还是颗明珠,那时候外资风光无限,那时候世博会余温未退,那时候你有大把大把的机会,与这个世界级大都市共同成长,共享发展红利。
但是回到2020年,现在两兄弟跌的有点狠,且与一汽大众距离越拉越大,现在上海的房价已不是普通人努努力能够到的,现在互联网和金融才是正当红,但你依然有不少机会去扎根上海,只是需要你付出的努力是10年前的几倍。
举个栗子,真实案例。朋友去年在深圳买的500万的小房子,今年已经增值200万,这200万浮盈,在长春普通人需要不吃不喝多少年(受贿的当我没说)。上海同理,节奏不同,但趋势相同。同样是资产增值,一线城市坐缆车分分钟抵达高峰,而三线城市只能靠人力苦苦攀登。前提是你能买得起缆车的票。
另外给一个小插曲,大众中国是同时接触一汽和最密切的组织,在他们的眼里(或者偏见里),牛逼,一汽不行。虽然2020现实销量打脸,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带着偏见。
总而言之,我认为对普通人来说,选择城市会比选择企业或选择行业更重要。但如果你是大牛的话,完全可以城市自由,完全可以做一个全球玩家,在哪都发光,在哪都牛x。
如果你说的是产品,除了曾经进口的100台Skoda Combi 1.8T四驱和Yeti,复古情怀的桑塔纳旅行车和四眼Polo,明锐RS可能算一个,都是卖的最惨的系列,其它没有看上的。帮助打天下的德原朗、帕萨特和途观,对不起,只能说有灵魂的车不多了。希望未来ID会更好吧,如果有ID.Buzz的话,我可能多投一票。
两家车企,半斤八两,各有优劣势,不做褒贬。里面朋友太多,圈子不大,上周两家企业的朋友还在江苏常州吃饭聊天。大家都成家立业,主要考虑能照顾家庭小孩教育,建议就业主要考虑就近原则,否则,最终年龄大了,还是大概率会选择回老家发展。,当然,不排除部分买房定居车企所在城市。
这个问题,我来提炼下要点,有两点!
第一点
在上海,一汽在长春(其他城市的制造厂这里不考虑),上海vs长春!
第二点
一汽分为一汽大众和其他。
下面我展开来谈下。
刚好这两座城市我都很了解。面对一份工作机会时,你不得不考虑下它所在的城市。上海和长春的生活成本我想大家都了解,就不赘述了。
我在另一篇回答中,详细分析过:想不依靠父母在上海立足买房,要拿到多少年薪的offer?感兴趣的去看下!
以目前给应届生的offer,想独立在上海立足买房,有点难!!建议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慎重考虑!
选择长春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顾虑。特别是一汽大众的薪水,在长春真是鹤立鸡群。一汽的营收严重依赖一汽大众,一汽的offer里当然只有一汽大众的最有含金量。
如果不计生活成本,单纯论个人发展的话,我强烈推荐来上海。因为既然选择了公司这条路,想必大多人并没有打算从一而终吧!跳槽的话,上海的机会要比长春多太多,只要你有真本事,年薪百万不是梦!
还有选择工作时,也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规划及个人追求,一线城市更适合有野心、有梦想的人!
至于其他答主一大堆关于一汽、公司层面的分析,我觉得意义不大,都是超大型国企,各方面大差不差,每个人去了都是螺丝钉。又不是创业公司,公司的势跟个人发展关联没那么强!!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开玩笑)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一个生在魔都,这地儿曾经作为通商口岸,经济思想灵活,他也有着灵活的头脑,在改革开放前后就积极主动和国外公司接触,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终于和德国大众达成合作协议,而且是吃螃蟹的那一批。于是他铆足了劲儿干,出了一款桑塔纳,没想到成了爆款,家喻户晓。这样顺风顺水干了几年,他靠着魔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速发展的经济,麾下汇聚了大量人才,不仅做国外品牌产品的本土化改造,还做了不少自主品牌的产品像MG、荣威等,销量也都不错。靠着营销功夫和技术积累,在最早的那批里,就属他混得最好。
另一个是共和国之子,生于1953年夏天的长春,得到各种资源培养,包括去苏联进修,资金倾斜,而他也不孚众望,研发出了解放、红旗等一系列产品,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原来的技术不够用了,可地主家也没余粮,只能自己奋发图强,改革技术,最终做出来了解放二代。这时候中央有重大战略布局,有着共和国之子的身份便利,收到多家知名外企的橄榄枝,看到魔都的那个兄弟这几年和德国大众合作得不错,他也就选了大众。凭着原来的底子,自然差不到哪里去,但有了竞争后和魔都的兄弟关系就没以前那么好了,后来因为产品和价格俩人掐过不止一次,这是后话不表。就说经过这次技术革新和几年的积淀,再加上背靠大树好乘凉,来找合作的人简直络绎不绝,他就前前后后成立了很多个公司,结果越做越大。
南有,北有一汽。前者就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脱胎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后者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汽。
两家企业旗下都拥有很多品牌。一汽旗下有合资品牌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马自达,一汽丰田等,自主品牌有红旗、解放、奔腾等,常见车型如奥迪A4和A6,大众高尔夫,丰田卡罗拉,皇冠等都产自一汽。
旗下有合资品牌大众、通用、申沃等,自主品牌有荣威、MG,常见的车型如帕萨特,途观,别克君威,雪佛兰科沃兹等。
如果是选工作,比一汽更有优势,企业活力大,并且占据了地利与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