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中国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经济、政治双繁荣的朝代。当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唐朝的政治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唐朝国力不断增强。巅峰过后迎来的就是衰落。 安史之乱后,朝中
大唐立国未有之事,当朝宰相街头被刺,如何成为的拐点?
唐朝时中国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经济、政治双繁荣的朝代。当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唐朝的政治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唐朝国力不断增强。巅峰过后迎来的就是衰落。
安史之乱后,朝中逐渐出现宦官专权的趋势,国力渐衰。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尽快扭转局面,臣子们也在不断努力。后来在一些事件的推动下,皇帝才下定决心创造了元和。
当初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国家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强大的政治、经济支持下,军队实力不断提高。伴随着国力的不断强盛,周围的国家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后来到唐玄宗年间,国力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盛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的节度使逐渐起了反心,他们长期远离权力中心,对中央的依附逐渐减少。
这为他们囤积自己的私人势力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后来安禄山才会揭竿而起。当初安禄山已经拥有很强大的实力了,所以在他带兵反唐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压力。
当时朝廷内部对此并没有任何防备,面对突如其来的统治危机,皇帝被打得措手不及。安逸的生活过了太长时间,这让他们毫无准备。
所以在安禄山刚开始反唐的时候占了很大的便宜,后来唐王朝才逐渐缓过神来,他们集结兵力,重振旗鼓。
在经过八年的战斗后,安史之乱的叛军才逐渐被平息。为了镇压这场规模巨大、蓄谋已久的兵变,唐王朝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来安史之乱结束后,国内政治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挫伤,人口数量骤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围的吐蕃部落开始不断袭扰边境,国家内部也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唐王朝岌岌可危。
这时候朝堂之上的天子和大臣们才有了危机感,为了挽回局面,他们都在做着努力,但是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危机。
在君臣共同努力重振国家的这个过程中,武元衡的名字逐渐被更多人了解。作为武则天的后代,武元衡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天资聪颖的他也没有辜负家族的栽培,顺利考上了进士。
考上进士后,武元衡从基层做起。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很长时间后,武元衡对基层人民做所处的环境和诉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职位上,武元衡也是以百姓需求为己任,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生活的事情。武元衡做的这些事情也被当时的皇帝听说,德宗曾经召见过他。
在这次接见后,德宗对武元衡的印象很不错,问了他一些关于国家治理方面的问题,武元衡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深得德宗赏识。
就是在这次接见后,德宗赐予了武元衡在中央工作的官职,让他担任比部员外郎。来到中央后,武元衡工作更加用心。
因为得到皇帝赏识,所以他的一些见解有机会得以实施,效果也确实不错。就这样他一步步的地上升职,后来一直达到了可以参政议事的地位。
再后来,武元衡做到了御史中丞,当时德宗还称赞他有做宰相的才能。
如果不是德宗过早去世的话,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武元衡就能够做到宰相。德宗去世后,顺宗即位,当时唐朝内忧外患更加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蠢蠢欲动。当时的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他们主张改革。
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些改革派开始拉拢武元衡加入,但是并没有得到同意。在这样的局面下,以王叔文为代表的改革派开始对武元衡怀恨在心。在他们这些人的运作下,武元衡没有得到新即位的顺宗信任,反而被罢职。
国家状况摇摆不定,正是多事之秋。后来等到宪宗即位,武元衡重新得到重用。宪宗在任期间,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他们这些人的存在对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武元衡对于这些人一直都主张平定叛乱,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获得朝内太多人的支持,反而还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当时节度使吴元济拥兵谋反,得到消息后,宪宗派武元衡前往地方清剿叛军。因为武元衡在朝中工作多年,不少人都知道他手腕强硬,吴元济自然也是清楚的。他心里清楚,对于叛军,武元衡一定不会容忍。
所以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凶多吉少了。当然了,害怕武元衡清剿的也不只是吴元济一个人,还有和他一起勾结谋反的节度使王成宗、李师道。他们三人自知能力、实力不如武元衡,如果他奉命前来清剿的话,他们最后的下场一定不会好。
经过商讨后,他们三人决定刺杀武元衡。因为当时武元衡一直辅佐在皇帝身边,如果没有他的帮忙,这些藩镇割据的节度使处境也不会这么艰难,说不定早就和朝中大臣内外勾结谋反成功了。
所以他们把武元衡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们密谋了刺杀武元衡的计划。元和十年六月,这天早上天才刚刚亮,武元衡就穿好衣服准备上早朝。
平日里他都是独自一人步行前往,这次也是一样。结果可想而知,武元衡被刺杀身亡。
可以肯定的是,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武元衡一定没有想过要求饶,如果他真的那样做了的话,一定不会死。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竟然因为得罪小人而死。
武元衡被刺杀,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宰相竟然在进宫议事途中被刺杀,这是大唐立国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是在街头,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宪宗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更会大为震惊,他命人迅速查明真相。武元衡平时温文尔雅,待人和善,很少和人结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仇家。
唯一和人发生冲突的地方就是在朝堂之上,身为国家大臣,武元衡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长时间下去,自然在朝廷上有了不少的敌人。
虽然在工作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小人恶意陷害,但是武元衡始终都没有在意。在他看来,只要还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什么位置上都是无所谓的。这是他作为武则天后代、作为大唐臣子身上担负着的责任。在调查过程中,节度使王承宗和李师道虽然有很大的嫌疑,但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一直都没有定罪。
就这样,一代忠臣良将去世。能刺杀宰相武元衡,就能够刺杀当朝皇帝。宪宗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了藩镇割据势力的猖狂。如果依旧放任不管,假以时日,这些叛军就会冲到京城杀了他这个皇帝。想到这里,宪宗不由得心头一凉。
要想解决后顾之忧,宪宗下定决心要将这些叛军铲除。毕竟武元衡也是因为这件事死的,所以宪宗清除叛军也算是给了武元衡一个交待。后来,宪宗平定叛乱,国家重新恢复稳定,才出现元和的局面,唐王朝得以继续延续下去。